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7-11-14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 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是我国高 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高校 共青团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不但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而且大有可为。近年来,高校共青团积 极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载体、搭建平台、完善服 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大学生创业教育作 为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 科学构建长效机制,突破现实困境,才能实现大学 生创业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本文以国 内部分高校师生为调查主体,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 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 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 300份,有效率为92%。此次问卷 调查的有关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大学 生创业教育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高校共青团 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长效机制,以便更好地服 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 制的内涵诠释及重要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 机制的内涵诠释

  长效机制是指某复杂系统中,各要素按照一定 的方式相互联结、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稳定性强、能 体现规律性,且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形式和运行模 式[2]。按照这一定义,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 业教育长效机制可理解为:高校共青团为了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目标, 将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各要素遵循一定 的原理和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使各要素之间相互联 结、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套稳定性强、能体现规律 性又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总称。

  (二)构建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 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1.高校共青团政治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团的章程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广大青 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政 治属性集中体现在团组织与党组织的关系上,即 “党团关系”。共青团工作的最大政治逻辑就是“党 有号召,团有行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的 重要工作和活动都是围绕党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 和各项政策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作用[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观点。共青团中央也先后多次在 全团范围内发起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工 作的意见和通知。高校共青团作为服务青年学生创 新创业发展的基层组织,其政治属性决定了高校共 青团要积极围绕双创工作的中心和大局,通过有效的方式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共同谱写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2.高校共青团实现基本职能的本质要求 青年工作事关国之发展、民族之振兴。共青团肩负着重要的青年工作职责,即组织青年、引领青 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激励青年进步[4]。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要落实共青 团思想基本职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 必须凭借其群众性、先进性两大属性,积极促进长 效机制建设,推进落实创业创新工作开展。一方面 要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增强他们科技 钻研的劲头和自主创业的意向;另一方面还要通过 系统的培训锻炼,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 的能力。此外,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解决当 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身上肩负着 时代赋予的责任。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 习走进中关村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最大 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努力形成有利 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正是党中央对当前 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精准预判,才逐步做出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并指导各级政府 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和引导工作。高校大学生是国内 青年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高校共 青团作为党和青年大学生之间的纽带、桥梁,是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向导。为此,高校共 青团要坚定不移地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内 涵传播到大学生中去,在推动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过 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高校共青团构建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

  优势

  高校共青团以服务广大学生群体为己任,极具 中国特色的专门组织机构,相对于其他组织,它在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方面独具自身的职能优 势:①组织优势。高校团组织拥有完备的学校、二 级学院、年级、班级四级网络体系,各个层面较为 完善,且有一批业务素质高、能力强、甘于奉献的 专兼职团干部队伍。特有的组织动员能力,是高校 共青团创新创业服务的组织保障;②阵地优势。校 园文化活动场地充足、内容丰富多样是高校共青团 最明显的优势。如线上与下线相结合的宣教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载体、竞争与表彰相结合 的评价激励体系都是有效的创业教育方式,如创青 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等高质量的创业实践活动都早已成为培育创业 者的摇篮;③资源优势。高校共青团具有丰富的社 会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势,可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 更为实际的资源。如地方团委、各行业团组织、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地方党政部门、企事业 单位都是有效的资源,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积极搭 建平台,通过聘请专兼职导师、建立就业创业实训 基地、设立创业扶持基金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教育 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④维权优势。高校共青团具 有代表和维护大学生权益和利益的职能优势,可确 保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得到有 效监督与落实,可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合法权益提供 全方位保障。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 问题与不足

  (一)创业教育系统性不足

  目前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形式主要集中在专 题报告、创业竞赛、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少量项目 扶持等。但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都没有形成健全的 系列性的活动,多数是零星的或一次性的,缺乏系 统性和专业性。受调查学生中,98%的学生表示知 道创业教育,但仅42%的学生参与过共青团开展的 创业教育活动。参与过相关活动的学生群体中参加 过创业教育专题报告的比例为78%,参与过各级创 业竞赛的学生比例为24%,但参与过创业实践的学 生比例仅为8%。参与高校创业教育活动次数低于 三次的学生比例为74%。高达58%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总体不足。高达62% 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是缺乏体系性的。

  (二)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

  为大学生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提供 理论指导、场地和经费支持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 必要条件。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也能帮助大学生突破 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缺乏的困难。然而调查结果显 示,78%的大学生表示,在创业项目选取时缺乏专 家的指导和帮助;高校共青团创业指导教师绝大部 分为专职团干部和辅导员,59%的学生认为指导教 师的经验和水平不足,不能满足自身需要;85%的 学生表示,目前创业资金的缺乏是他们创业限制的 主要因素之一,他们希望学校能在资金投入方面给 予更多的支持。100%受调查高校都有大学生创业基 地,但学校能提供的活动场地和实践场地也严重 不足。

  (三)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体系

  创业教育的评价和激励不仅包括对受教育者, 还应该包括对各级团组织、专兼职团干部的评价和 激励等方面。当前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评价和激励 主要体现在创业赛事成绩等方面,但对创业教育实 效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100%的受调查高校都将“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结果纳入学 院团委年底考核,也对获奖学生实施奖励,但获奖 情况却几乎与负责这块工作的专兼职团干部晋升 及奖金等无关。此外,其他的创业教育活动几乎没 有纳入评价和激励体系。

  四、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 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要想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必 须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现有资源和自身优势, 从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 面着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系统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立体的教育机制

  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做好 创业教育“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形成理论教学、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和社 会实践等课内课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1.打造创业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和 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对髙校第一课堂 中开设的《创业实践》《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 《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 济法》等课程和一些创业培训班,学生们具有很高 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高校共青团的主阵地虽在第二课堂,但同样可以与教务部门合作,聘请优 秀师资将相关课程纳入第一课堂进行教学。同时, 也要利用好第二课堂,积极邀请专家领导,通过举 办培训班、名家报告会等方式,让理论教学深入广 大学生。

  2.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载体, 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具 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也是当前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 教育方式。大学生创业教育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 化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各类文化的熏 陶引领作用。要积极通过校园文化产品、校园标识、 校园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创业典 型、鼓励创新创业,在校园活动中处处营造“创业 高尚”“创业是展现青春的有效路径”等创业特色 文化。

  3. 利用校园网络推广创业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 广大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 交流、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间。因此,高校 共青团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的积极作用,对广大大学生进行创业教 育,拓展创业教育的渠道和途径;要创新大学生创 业教育方式,打造一支网络宣传队伍,充分利用新 媒体沟通传播的快捷性、多样性和便利性等特征, 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创指尖课题、 网上课题,向大学生们传播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 路径,并能及时的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 困惑进行指导帮扶。

  4.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我国也有古 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 中边学边做,也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 径。为此,大学生创业教育要重实践。高校共青团 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 践活动;二要搭建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创业模 拟公司、学生创业社团三个实践平台以及建立创业 基地、实践基地、实习基地三类基地,为大学生走 上创业道路提供起飞的平台;三要为大学生创办公 司提供项目、场地和经费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不同的 时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共青团必须 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手段和对策。首 先,高校共青团要构建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考核 评价机制。创业教育做的好不好,不仅与中央宏观 政策、社会大环境及学校的重视层度有关,与高校 各级团组织、专兼职团干部工作方法是否得当、举 措是否有效关系更为密切。高校共青团要通过年终 考核、优秀评选等方式拿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各 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创业教育成效进行评估。其次, 还要对广大大学生创业教育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可 以借助网络问卷、创业竞赛、座谈交流等方式考核 全校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人总是现实社会里的人,人也总是生活在一定 的利益关系之中。“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 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5]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为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可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 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更好地推进工作。一方 面,要加强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激励,通过荣誉 表彰对表现优秀的团组织和团干部进行精神鼓励, 通过培训、提拔等方式对工作优秀的团干部进行奖励。另一方面,要对创业教育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学 生进行激励。可以给予物质奖励、精神鼓励,也可 将学校成效与学生评奖评优、免试推荐研究生等相 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活动。

  (四)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

  有效的条件支撑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 障。高校共青团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织领导体 系、技术支撑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入手,广泛动员力量、拓展资源,为大学生的创业 提供支撑力量。

  1. 组织领导体系

  大学生创业只有得到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 各学院的大力支持才能得到有效的长足发展。团组 织应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 学院的大力支持,建立髙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基层 院系团委也应积极争取院系领导的支持,建立自身 的组织领导体系,共同把握方向,为大学生创业提 供支持和帮助[1](24_26)。

  2. 技术支撑体系

  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利用高校在“产学研结合” 方面的优势,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专家、教授组成的 大学生创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教授,采取座谈 会、“一对一辅导”、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创 业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 技术难题。

  3.资源保障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前期实践、实习必然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保障。高校共青团要不断拓宽思路、挖掘 资源,从活动场地、资金扶持等软硬件方面为大学 生的创业实践、就业实习提供支持。在全校范围内 成立创业模拟园地,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模拟训练。

  4.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更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服 务于创业教育要形成长效机制,只有依靠和完善制 度体系作保障。为此,高校共青团要积极争取学校 党政支持,形成和完成组织机制、经费保障、技术 支持、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发挥制度效力,推 进长效机制形成。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