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师资培训 > >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2020-08-26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摘 要]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分析,得出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初始创新、离散创新、整合创新三个阶段,培养路径在不同阶段体现为3种不同类型。在初始创新阶段,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导、教师参与;在离散创新阶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诱导、教师自主;在整合创新阶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倡导、教师自由参加。当今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需要分阶段成体系地进行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国内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由此引发国内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范围的会议和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要加快对于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首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开始,教育部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尤为关注,特别是高校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青年教师需要从职业新手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并精通教学的创新活动专家,这离不开系统的培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创新素养、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西方国家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起源于高尔顿的专著《遗传的天才》的发表。高尔顿注重个别差异,关注形成个别差异的原因,特别看重遗传的作用。近几年,国外在教师创新能力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环境的研究,将人、环境与过程与产品作为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及分析,侧重于分析如何提炼创新的思想。但国外关于教师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以双创为背景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二是对双创课程建设的研究;三是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目前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来源看,大部分青年教师是在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均需系统地培养。

  二、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具备从事创造出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创新性、独特性和革新性的产品的本领或能力,具体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创造新产品的各种意识、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主要功能的实现主体,其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获得的,其创新能力又涵盖了学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教师的科研创新包括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开展的创新活动,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和灵感的重要过程。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不论是教学创新能力还是科研创新能力,都可以具体表现为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

  (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3个方面(详见图1)。
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3个方面

  1,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教师对各种创造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表现为教师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或发生的问题,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完善了已有的解决策略,提出了新颖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在问题出现后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并确定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类型,找到其基本性质,提出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和策略。创新思维具体又包括差异性创造思维、探索式创新思维、优化式创新思维、否定式创新思维及影响因素。

  科学的方法是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由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教师首先要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逐渐提高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类不同的问题时,教师能够迅速地找到处理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数字化时代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性问题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冷静面对突发状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从事教学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具体包括从事教学活动所具备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智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创新和科学研究创新时,需要将其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应用于教学创新活动过程中。高校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师将其创新知识直接转化为教学创新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创新性和高效性。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具体包括自我更新教学观念的能力、创新教学目标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创新或完善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反思能力。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就是指教师对科研要素的优化和重组。具体包括采用新的研究方法、采用新的技术路线、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获得具有重大突破性学术成果的过程。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分为学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通过科研学术队伍建设、更新实验技术装备等路径构建起效率更高的科研创新系统。

  3,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是教师从事创新活动的特质。这一特质包括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意志、创新品格。创新意识是指激发教师产生创新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它不仅包括创意,还包括教师的创新冲动和创新需求。创新思维是指创新理念,是教师从事教学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追求目标、创新意愿和使命。创新品格是指教师与创新活动相关的个性特质,包括好奇心、想象力、挑战精神和冒险精神。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它影响到教师创新活动的动力和方向。

  (三)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

  2,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现在对事物的注意力集中,会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好奇心是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对新奇事物的积极态度。如果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不能支撑我们具有求知欲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意志力与自信心。意志力,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为了达到目的而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意志越坚强,就越能发挥自己智力的作用。意志力可以使人的全部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新目标上,从而进行创新活动。自信心使人在做事情时,变相为自己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首先要克服自卑感。自信的创新者有主见,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有勇气与奋斗的激情。

  4,直觉。直觉是不经过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有直接的想法。在创造发明中,有一些新概念、新设想并不是通过理论推导或经验总结而得,是在长期工作过程中直接领悟出来的。

  5·人格。人格通常被看做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组合,也被称为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举止,人格与创造力体现为正相关关系。积极向上的人格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负面的人格可能阻碍创造力的形成。在研究创新者的人格特征方面,心理学家最早将研究对象锁定在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和艺术家身上,他们从这些创造性任务的记录中研究创新者的人格因素。创新者的人格特征相对复杂,但都有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的人格倾向。

  6·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把理论应用和实践相结合,灵活有效富有创造的服务于实际生产或工作。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创新能力的因素,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一)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发展阶段分析根据德雷福斯模型,教师创新能力发展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

  1,新手(novice)。新手是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最低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经验不足。青年教师需要规范和详细的教学指导,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在面对问题时本能反应为害怕并躲避问题。在此阶段的青年教师无法判断他所接受的指导是否科学、合理,依赖感较强,他们普遍的想法是不知道方法本身是否正确,只关注方法的效果是否实现。因此,这一阶段的导师至关重要。正确、充足的信息有助于新手不断积累经验,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逐渐掌握教学规律,获得教学能力。

  2,进步的新手(advanced beginner)。青年教师在这一阶段已经能够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来判断应该选择使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在此阶段,青年教师的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仍显不足。青年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仍然是模仿高水平教师,通过比较分析高水平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反思能力,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3,胜任型(competent)。教师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进入这一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进入到较高水平。教师能够胜任并顺利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者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能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能够主动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逐一分解并解决。此时的教师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全局观念,教学经验丰富,临场应变能力较强。

  大部分教师的创新能力很难超越这个阶段。

  4·精通型(proficient)。精通型比胜任型更乐于学习和交流,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对教学的全局性把握更准确,教师的教学“直觉”基本形成,能够将显性知识内化,形成独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的能力较强,教学细节考虑较为周密,对于教学反馈较为重视,乐于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断进行优化。在这一阶段,自我提高的意识尤为关键。

  5·专家(expert)。专家在解决某一教学问题时,往往能够提供多个解决方案,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专家往往凭借直觉就能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更擅长运用抽象能力抽丝剥茧,直达问题要害,从而较为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专家,教学已经成为直觉自发的行动和状态。

  (二)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对于处于不同创新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也不同。

  教师创新能力历经3个阶段:初始创新一离散创新一整合创新;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有3种不同类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导、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诱导、教师自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倡导、教师自由参加。

  1,初始创新阶段的培养路径。这一时期教师的创新能力正处于构建时期或雏形期,属于初始创新阶段。初始创新的主要特征就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自发、无序的开展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创新活动,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较低。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导、教师被动参与的培养机制。在此阶段,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动作用。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够纯熟,对于教学目标理解不深刻,教学设计能力较弱,教学反思水平较低,需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计培训方案,青年教师被动参与培训。

  2,离散创新阶段的培养路径。在离散创新阶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师共同推进教学创新。高校采取各种政策鼓励教师的创新活动,创新以专家和胜任型为主。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诱导、青年教师自主的培训模式。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计培训主题,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方案制订。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性高,通过合作中不断交流和分享并从中获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培养机制中作用逐渐弱化,青年教师间交流氛围轻松,成员之间已经通过高效运行的沟通渠道进行深入的合作。在此时期内,青年教师的凝聚力最强,创新效率最高。

  3·整合创新阶段的培养路径。这一阶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逐步从管理走向服务,教师自发形成各种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体现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倡导、青年教师自由参加的培训模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出培训目标,青年教师自主设计培训主题和培训方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提升意愿明显增强。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青年教师间的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青年教师间的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

  综上,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为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3个方面。教师的创新能力历经初始创新、离散创新、整合创新3个阶段(见表1)。在初始创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导,教师被动参与,参与积极性不高;进入到离散创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创新活动,这一阶段教师的创新能力进入到较高水平,教师参与主动性增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弱化,由主导转变为诱导;在整合创新阶段,教师对教学的全局性把握更准确,形成独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体现为教师自由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弱化,由诱导转变为倡导。因此,当今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分阶段成体系的进行培养。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