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高校思政课教师贵州社会实践研修回顾及启示

高校思政课教师贵州社会实践研修回顾及启示

  2017-11-01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暑期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7〕31号)有关要求。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加强师资攻坚,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了解国情社情、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月29日至8月4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长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以及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赴贵州师范大学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参加研修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该研修基地安排了专题报告、实地考察、现场教学、小组研讨等研修环节。本次学习考察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融政治思想性、社会实践性于一体,达到了高校思政教师社会实践研修之目的。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贵州社会实践研修的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贵州红色教育基地,把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增进思政课教师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通过专题报告,重走长征路,相互讨论总结等环节,使实践研修活动内容完整而充实。

  1.专题报告——促进理论学习

  本次研修活动共安排两场专题报告。第一场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艳国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决策部署,做好2017年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的报告。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抓好思政工作质量年而必须处理好六组关系。包括: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既要贯彻文件精神,又要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对原来的做法要有新形式、对原来的模式要有新的总结和提炼)、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既要有当下的工作思路,又要有构建长效机制的诉求、长远的目标设置)、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既要有形式又要有内涵)、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处理好小思政与大思政的关系)、处理好“真”与“假”的关系(要真抓真干真落实)。第二部分,推动思政工作创新,抓好思政工作质量年落实,重点应抓好五个方面内容。其一,从加强思政教育角度关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其二,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其三,从提升思政工作内涵的角度,抓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其四,从真正生存发展角度,抓网络思政面临的问题。其五,抓好党建创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第三部分,全力以赴,打好思政工作质量年攻坚战。该报告高屋建瓴,指导性强,既有政策内容,又有具体措施。该报告既是对2017年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的部署,也是留给思政教师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二场报告是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蔡永生作《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核心要义的新思考》的专题报告。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容及其研究动态。第二部分,对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核心要义的新思考。即“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四”(“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四个“不是”(不是母版、不是模板、不是再版、不是翻版)。第三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该报告既是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思想内容的提炼,又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特点的概括。

  这两场报告,既有理论思考,又立足于实际,富于学理性,有效地拓展了各位思政课教师的视野,增强问题意识,加深了对理论的思考。

  2.实地考察——增强感性认识

  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中,研修基地特意安排了实地考察环节。考察的爱国教育基地包括:关押张学良的贵阳麒麟洞、贵阳革命烈士纪念碑、息烽集中营旧址、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苟坝会议会址等。教师们追寻先烈足迹,重走长征路,回顾革命历史,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教育基地通过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大量文物、资料图片、多媒体演示的真实战斗场景,把党和红军的奋斗历史变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这让大家对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崇高的革命理想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另外,老师们还考察了贵阳孔学堂。贵阳孔学堂在功能定位上是以“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为目标,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文化教育公益性项目”,展示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

  这些考察的基地既是对大家进行红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3.同行交流——推动共同进步

  在研修活动中,有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即同行交流。来自北京市教工委的刘冰介绍了北京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基本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分享了以系统思维来完善思政创新、共享思维来涵养良好思政生态,以跨界的思维来指导开展思政课等做法和心得。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做法有:抓特色——讲好首都故事和首都经验、少年中国说——学生写给习近平书记的信、思政课社会实践优秀论文的评选、请辅导员分析95后大学生思想特点、请40位名师大家领读经典等。上海思政处的耿绍宁分享了上海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经验。上海的思政教育以教师成就感和学生获得感作为高起点,实现课程与教师的全覆盖,推出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如大国安全、法治中国等。该地区立足中国现实,讲好中国伟大实践,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思政课程,收到很好的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思政处的梁芷铭分享了广西从微动课堂PC端到培、研、创、赛四位一体教学创新模式,以实现项目推进,加强思政创新建设专业化和研究化。如身边的感动、我的道德日都是他们的特色做法。陕西高校教直工委的王世娟分享了陕西以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基地作为突出特色,推出了《延安精神及当代价值》等十三门红色文化课程、“小红专”指尖上的思政课、百校联百县扶贫实践活动等。通过夯实责任制,采取听课、压力传导、给平台等方式落实任务清单。优秀做法有:优秀教案的征评、高校思政工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整改的方案等。通过全国各地专家为高校思政课老师传授特色做法和宝贵经验,留给大家更多的对高校思政课程和思政课堂的思考。

  同时,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利用闲暇时间,围绕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主题展开不同形式的讨论。教师们积极介绍本校的特色做法,深入讨论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思想交流碰撞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提升。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贵州社会实践研修的成效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贵州研修,重走长征路,对于提升个人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有重要作用。老师们纷纷表示,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中国红色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了教学素材,又促进了各高校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收获颇丰。

  1.更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社会实践研修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接受党史、国史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研修,使老师们更加地深刻认识到红色革命胜利的不容易,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在时间上作了精心的安排。7月29日至8月4日恰逢建军节,也是十九大召开前夕,在这个时候重走长征路,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洗礼。重新聆听、考察党领导工农红军艰苦奋斗历史,激发了老师们对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畏牺牲的崇敬之情,增强了老师们不忘初心,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信心。

  2.更致力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实践研修是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综合素质;也有助于党中央听到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实声音、诉求,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远发展而提供现实依据。同时,科研的源头在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研修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源泉。

  3.更激发起发扬革命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意识

  贵州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贵州师范大学研修基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组织社会实践和研修活动为主要内容,整合以体现红色革命精神、坚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资源,推进优秀的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老师们置身于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红色革命的、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激发起了传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是精神与灵魂的一次洗礼,进而激发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贵州社会实践研修的启示

  2017年暑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贵州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显著,它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党史、国史、国情,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知,提升了理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走出课堂,走进红色革命基地和红色革命老区,提高了认识,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和鲜活内容,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本次贵州社会实践研修的启示有以下方面:

  1.注重红色革命历史的教育,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在研修过程中,老师们认识到,苟坝会议取消原来的作战计划,使党和红军躲过堪可灭顶的劫难,后来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即新“三人团”,继续深化和践行遵义会议决议,指挥红军长征在战略上转被动为主动。苟坝会议也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的党性党悟和精神风范。这些红色革命历史,是当前推进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的生动教材;这些红色基因,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传承和发扬的精神品质;这些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精神是每一位思政教师应当学习、传承和传播的。所以,每个共产党人应带着使命和责任,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政教师更应该真学、真懂、真信这些红色历史、红色革命精神、红色革命理想,才能更好地传承、传扬。

  2.自觉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聚集民心,凝聚力量

  我们都知道,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抵御和防范一切风险的根本保证。在考察过程中,老师们了解到: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另一历史事实:红一军团在叙永筹粮时,群众被反动团队胁迫,躲进深山,筹粮的同志留下纸条:“老伯,实在对不起。我们是工农红军,因为两天没有吃上饭,路过这里,你们又不在家,所以把你的粮食吃了些。现在按市价给你留下了钱,请查收,并望你能原谅”。同时,还留下一张纸条:“同志们,这家老乡的粮食,已被我们吃了一些,剩下的这些不能再动了,以防老乡回来买不到粮食,没饭吃。”这些真实的红军革命故事表明,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作为共产党员,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深刻领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的深刻内涵,才能带着使命真正地为老百姓服务。而作为思政教师、作为学生辅导员,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唯有倾情付出,因材施教,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栋梁之才。

  3.高举伟大理想旗帜,发扬革命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活力、动力

  在考察研修过程中,息烽集中营旧址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该集中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杨虎城将军一家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有人说,他被流放海外不返回中国就不会被杀害。但也有人说,如果他这么做,就不是受后人景仰的杨虎城将军,等等。为革命理想而不畏惧个人牺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了实现中国革命的理想,不惜牺牲个人甚至全家性命,这是何等崇高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苟坝会议上,周恩来、朱德坚决反对毛泽东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主张,甚至撤去毛泽东才担任六天的前敌政委职务。对此,毛泽东并没有负气而走,而是在漆黑的晚上提着马灯,经过崎岖的山路,行程一点五公里,为了去说服周恩来。就因为毛泽东的这份责任和担当,为中国革命的执着精神,使党和红军躲过堪可灭顶的劫难。就因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这份执着追求,中国红色革命才能最终取得胜利。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少数共产党员自制力不强、理想信念淡化甚至动摇。在这种背景下,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传承、培育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也是难题。应该时时抓,不可懈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生力军,是国之栋梁。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方面发生很大变化,而如何培育新时期大学生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培育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思政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只有思政课教师的真教、真懂、真信,才能让学生信服,思政课才能做到真正的“入脑”、“入心”。从而把大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动力。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入脑”、“入心”

  研修活动中,贵州人淳朴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截止2016年底,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达392万,是全国贫困人数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贵州人均GDP排名全国后几位。但贵州人的淳朴、谦虚、诚恳、勤劳,给外省的研修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很受启发和触动。贵州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写满大街小巷,在公共交通电子屏、手绘墙、公园橱窗、交叉路口高杆、车载电视、公厕旁等地方到处皆是。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利用公路两旁的路灯杆,悬挂刻有“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传统灯笼形状的宣传牌。竖立在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好人广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钟,因其独特的创意而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这些独具创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式让贵州的大街小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传递出一种让人精神振奋的正能量。在贵州,你会发现,很多路口,汽车、公共汽车习惯性地礼让行人,这是文明和谐的贵州精神。在考察期间,研修基地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当地群众的质朴、友善、勤劳,贵州人的服务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感动。这也正是贵州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写照,很受启发。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