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用读写拓展打开阅读鉴赏之门

用读写拓展打开阅读鉴赏之门

  2017-08-02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拓展教学是当下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但教学实践中,其作用往往被教师无限放大,拓展没有原则、没有节制,以致于失却了语文学科的本色。其实无论怎样拓展,都应该以文本内容为基础,深化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切不可将拓展环节当作“卖点”来卖弄自己的才学,刻意追求教学的新意,将语文课上成漫谈课或综艺课。

  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现代诗读写的方法组织拓展教学,以此丰富文本内涵,抵达学生能力发展的三重境界。

  一、读诗解文——提升诗意阅读的鉴赏能力

  诗歌的创作规律能集中体现语文思维特点,所以以诗解文可以为语文拓展教学正本清源。所谓“以诗解文的拓展教学”,就是抓住课文的选材、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适时地链接课外诗歌阅读材料,有效地组织起比较阅读教学。

  有一堂公开课《白杨礼赞》,老师安排了拓展环节。先要求根据文中描写的白杨树形象画一幅画并展示优作。然后又投出当代画家孙文松的国画“白杨系列”,对其墨下挺拔清秀的白杨风格、墨色、构图作了介绍,重点呈现一幅画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最后播放歌曲《小白杨》,课堂在歌曲声中结束。显然,这堂课拓展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气氛也很活跃,但它没有深入到文本内容的本质,无利于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发展,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上这节课时对拓展内容做了调整。节录如下:

  (播放歌曲《小白杨》片段后)

  师:今天老师不是让你们学这首歌的。这首歌旋律美,歌词也美。一首好的歌词,应该说,也是一首好的诗。

  现在我们将这首歌歌词与散文《白杨礼赞》作一比较。

  (师屏显《小白杨》歌词。略)

  师:同学们读了歌词以后,能说说它跟我们课文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生1:题材相同,都写的是小白杨。

  生2:主题跟手法相同。都通过象征手法,歌颂人的品质。

  师:说得好,也叫“托物言志”。一个歌颂的是北方抗日军民,一个歌颂的是守边战士。

  生3:这两篇文章体裁不一样。一篇是散文,一篇是诗歌。

  师:对。所以说相同题材和主题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体裁形式来表现。我们可以比较着来阅读。当然,白杨题材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收集这方面的作品或者根据课文中的描写语言自己作一幅画。

  这节课选择的拓展材料基本与原来的课相同,但我把握住了语文课的特征,以《白杨礼赞》为轴心,抓住《小白杨》歌词的写作特点,从鉴赏层面深入地进行比较阅读。既开阔了视野,又训练了鉴赏能力。对于非重点的绘画方式则放到课后去处理,成为选择性的弹性指标,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丰富文化知识。

  二、读诗解诗——发展诗意勾联的思维能力

  诗歌教学同样可以进行现代诗阅读的拓展。拓展材料可以是主题、作者或艺术特色上有相似点的现代诗歌。通过勾联类似诗歌材料,比较其异同点,加强对原诗的理解。

  比如我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针对这首诗的结构特点和主题,在拓展了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的基础上,还结合余光中的另一首现代诗《乡愁四韵》,从结构和意象两个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听雨》以时空的跳接来组合,以镜头的形式将不同时段的不同人生境况来切换和叠加。《乡愁》诗也由四幅画面并置组合,因此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

  《乡愁》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来寄寓情感,《乡愁四韵》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来表达乡情。两首诗都是用具体事物表达同样的情感。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以诗学诗,以诗悟诗,获得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欣赏能力。

  对于诗词教学,有些老师往往过于细致地解析诗词内容,以致削弱了诗词的神韵与意境,制约了学生对诗歌的想象、领悟以及审美。用“以诗解诗”的方法来学诗词,可以改变这种因碎片化教学带来的理解单一、思维平面的状况,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写诗促读——提高诗意表达的应用能力

  诗歌想象丰富,表达灵动,语言优美。以写诗来促读对实施拓展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会更加有效。在拓展环节如果引导学生用现代诗对课文进行诗意解读,写出他们对课文的体会、感想、想象或与课文有联系的其他感悟,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深化学习内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以写诗来解诗。

  韵译是解读古代诗词意思的一种常见方式。所谓韵译,其实就是用现代诗将古诗词译成白话,不过韵脚要相同。它不仅要求比较准确地传递出作品的意义,同时还要求尽可能地传递出原诗的味道——诗的韵律、节奏和基本特色。不仅要“意真”,而且要“音美”。当然,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语序可以重新调整。

  比如三位同学对《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进行“韵译”。第一位同学译为“小草被微风吹动,/江岸飘来缕缕清风。/直直的桅杆高耸,/孤独地立在夜中”,第二位译为“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的细草,/深夜的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第三位同学译为“微风轻拂江岸,/细草如丝般轻颤。/深夜,孤舟高耸桅杆。”第一位同学严格遵循原诗的语序,试图字字落实,并注意了韵律,但有些呆板,而且不够完整。第二位同学调整了顺序(“微风-岸-细草/夜-危樯-独舟”的顺序),但没有体现诗歌音律和谐、句式齐整的特征,缺少音乐美。第三位同学译法较为大胆,译句句式灵活、有韵律;且产生了新诗具有的跳跃性、多重意象组合的新奇效果。拓展环节里,我引导学生对三位同学的不同译法进行比较,以此领悟“韵译”的要领,体验探究学习“韵译”方法的快乐。

  描绘画面是理解古代诗歌意境的有效训练手段。用新诗的形式对某一句诗的画面做描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跳开古代诗歌形式上的羁绊,获得新诗创作的自由,是一次快乐的体验。当然,描绘也要遵循原来画面的意蕴和风格,不能因自由而偏离原诗太远。

  以写诗来解文。

  这里的“文”可以是文言文,也可以是现代文;可以是记叙性文体,也可以是议论性文体。只要遵循现代诗读写的特点,从文本人物形象、主旨的理解、评价或感悟等方面,巧妙选择拓展时机,就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其应用能力。

  比如我教《紫藤萝瀑布》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环节:读了本文,你一定对紫藤萝精神和生命力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有关语句,以“致紫藤萝”为题,写一首小诗,表达你内心的感悟或对紫藤萝的敬意。

  这个拓展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主题。我提醒学生,诗的内容不能成为《紫藤萝瀑布》的改写,没有自己的东西;也不能另起炉灶,与原文没有一点关联。要通过再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紫藤萝的重点语句,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紫藤萝生命的新体验。

  我的“少年现代诗写作课程”经常训练学生读诗、写诗,所以对这一要求,许多学生能够很快完成。交流中发现,学生的诗句意象鲜明,音律和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贴切自然。如一学生写道,“我停下了脚步,在你的面前/……/你绽放着辉煌/如一树紫色的瀑布/从空中垂下/流动着,欢笑着/跳动着紫色的音符/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用现代诗读写进行拓展教学,教师“胸中有案”固然重要,但更要“目中有人”,即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生成现代诗拓展的契机,洞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由此灵动地创设诗意拓展的情境,创设更广阔、更轻松的思维碰撞空间。结合以上实践,笔者以为,现代诗读写拓展应该守住四个基本“点”:

  触发点——生成现代诗读写拓展的前提。不是每堂课、每篇课文都可以设计现代诗读写环节。只有发现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时,才有生成读写活动的可能性。这需要教师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触发点,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捕捉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的读写兴趣,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运用现代诗读写。

  需求点——促成现代诗读写拓展的动力。现代诗读写既要满足教材需要,又要满足学习目标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需求。通过拓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部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运用现代诗读写的方法进行拓展教学,学习点与学生的需要点相吻合显得尤其重要。

  拓展点——形成现代诗读写拓展的契机。从什么角度去读写,要围绕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抓住时机生成活动。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话题或形式,学生想通过表达来阐明观点,抒发情感,展现能力。这正是学生现代诗读写欲望的高潮。教师要以支持者的身份组织、引导活动,并适时地参与活动。

  发展点——升华现代诗读写拓展的意义。现代诗读写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满足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诗歌的创作能力,来体现现代诗读写拓展的发展意义。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