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7-09-13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着力引导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对接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这对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师范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地方高师院校越来越重视能够提高师范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基础性工作的职业规划教育。突破传统的学科性教学模式束缚,探索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新模式,是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师范生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职业规划学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并取得了发展。2008年,教育部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贯穿学生整个培养过程。在地方高师院校实施职业规划教育,从社会层面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有效服务基层的基础教育避免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地方高师院校层面上看,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科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以下简称师范生)个体层面看,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实现人职匹配、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一、师范生职业规划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引导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指导意见,随后安徽省出台《地方高水平大学分类发展指导意见》,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聚焦在立足服务地方、找准办学定位、着力分类发展、彰显优势特色。这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区域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人才分类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符合度。因此,制定出台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围绕“特色高水平”与“应用高水平”建设目标,坚持“双轮驱动、分类建设、多元发展”,积极探索综合改革之路,成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选择。

  作为底蕴深厚的师范本科院校,面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新任务,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师资来源渠道更趋于多元化。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使研究生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受到了欢迎,分割了师范生就业市场份额;师范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和中小学校的合并、高中扩招的放缓产生了供需矛盾。而地方院校的师范生,没有名校的光环,也没有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能否在愈发严峻的就业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这取决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地方高等院校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二、师范生职业规划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取向原则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师范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能力导向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二)分类培养原则

  按照拔尖创新、卓越应用、就业创业等不同职业规划方向的需求培养师范生,积极探索多样化职业规划教育形式,整体优化教育体系,健全教育环节,合理安排教育时间,灵活设置,推动人才分类培养改革。

  (三)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要面向所有师范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活动达到相应教育效果,还要因人而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根据个人所学专业、个人特质、职业理想等个体差异,对师范生的职业目标、自我探索、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小范围指导、个性化咨询等,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育人效果,避免浪费人才资源。

  (四)分阶段因时施教的原则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将此项教育融入师范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探索每个阶段学生的职业指导需求,做到职业规划教育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实施,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师范生职业规划模式概述

  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有一个学习、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因此,首先要加强作为职业规划教育先导的课堂教学,普及职业规划知识和理论。职业规划课程采取“专题+实践”的模式,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实践环节,主要承担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工具等基础性任务,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教给学生职业规划方法,指导学生注重在校期间积累知识、培养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了解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认清自我、规划自我,为其由“大学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做好充足的准备。

  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师范生内涵建设。师范生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他们兴趣的养成及对专业的认同,学生学业、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全方位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作保障。按照“基础打通、学程分段、方向分流”的思路,将行业、企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平台,打通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拓宽专业发展方向,区分课程贡献度,构建基于能力本位、实践取向、逻辑关联紧密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紧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突出专业性、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即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

  社会实践是师范生了解社会、职业,深化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学生通过实践,熟悉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了解目标职业的特点和自己应具备的资格和能力条件,进一步修正其职业定位,明确自己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实践环节应探索复合型培养模式,加强入学教育、见习、实习、毕业教育等实践环节。对师范专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一部分有志向于师范教育的学生,重点进行未来名师培养;对于因个人志趣及客观条件影响,不想从教的学生,及时进行分流,做好通才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性和就业与择业竞争能力,为他们未来进入其他职业做好充足准备。

  人的活动能力不仅有专业能力,还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而对促进职业生涯发挥至关重要的方法、社会能力,被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与完成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任务密切相关,它包括团队协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师范生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中巩固职业规划教育,做好职业兴趣探索、强化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在提高“关键能力”的同时开拓就业的视野,争取从多个方向实现顺利就业。

  四、师范生职业规划模式的实践

  职业规划教育贯彻整个大学期间,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组织实施,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明确大学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职业规划教育需求、奋斗目标,分层次、有效地进行规划教育。

  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是师范生目标定位与职业规划的基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职业规划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这一阶段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通过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专题教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自我以及职业具有初步认识,并做出适当的目标定位,开始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形成学习的原动力。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是师范生基础性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充实自身力量、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能运用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学业规划。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掌握或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及学科动态,拓宽知识面,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方向;创新课外活动的载体作用,鼓励学生加入各类学生社团、志愿者等组织,参与素质拓展训练、就业调研、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课外活动。

  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主要通过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职业规划专题(如教师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综合能力、考研指导等教育专题),积累、整合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日益成熟;结合兼职工作、社会实践和专业见习等形式,加强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锻炼,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自身规划的实现步骤,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将来就业择业能力。

  第四阶段(大学四年级)主要开展毕业准备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这一阶段通过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心理调适、就业基本权益保护、职场技能和礼仪等专题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尽快实现社会人的角色;做好求职择业的各项准备,参加招聘活动,进行专业培训、应聘指导等,强化求职技巧,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就业能力;毕业去向确定后,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进行“充电”。

  在转型发展的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定位学校的就业市场,及早开展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开展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规划教育,逐渐形成既分主次又相互贯通、有机连接的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慧,刘青,李澎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8(2).

  [2]张铤.论大学生内职业生涯发展规划[J].教育评论,2012(2).

  [3]石加友.“六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4]周建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读本[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5]王巧云,汤自春.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职业时空,2006(24).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