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如何培养培训学校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培训学校小学生的责任感

  2017-07-21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2016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一大素养是“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由此可见,社会责任感是任何时候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必须从小抓起。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落在了他们身上,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国际教育潮流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都将“责任感”和“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流,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强化,据相关研究表明,责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关注到,在当下这个价值多元、信息网络发达、社交方式多样的社会背景下,培训学校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许多不一样的变化,社会责任感的结构形态和表现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征,而学校仍然仅凭以往的德育经验进行施教,因此,成效不佳。那么,在当下,应采取怎样的培养策略,即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与方法.才能提升培训学校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性呢?

  一、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强化小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良好责任感

  要使培训学校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首先要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自我负责的精神,一个连对自己的言论、行为都不负责任的人,不可能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国家、对社会履行责任行为。目前,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对营造育人氛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而弱化了制度文化的建设,或者说,有制度,但在落实时执行力不强,而制度文化建设对学年自我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强化小学生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良好责任感

  班级文化指的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等。学校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班级文化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班级文化建设的程度极大影响了班风和学风,进而影响学生发展的水平,班主任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对班级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尤其是小学班主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各出奇招、大显身手,使得班级文化精彩纷呈。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正是学生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具体表现,但不是靠老师提要求、喊口号就可以的,是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沉淀而成的,其形成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

  三、重视课程文化建设,强化小学生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的转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课程开发与实践为基础、以教师队伍的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学校文化的特色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及对小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强化需求,自主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及研发了相关配套教材——《“智·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并在课程的实施中,较好地体现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训学校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渗透在他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变化和深化,所以,培训学校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去做好。同时,不仅需要学校的大力培养,而且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