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工业4.0背景下培训学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工业4.0背景下培训学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2019-02-21   来源:培训机构管理系统 

  一、引言

  工业4.0是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将产生大变革,传统的行业界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技术产业和新的合作形式。而智能制造需要与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相匹配,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仅仅是重技能的“蓝领”,而是知识技能兼具的人才,拥有专业群技能、高素质、富有创新意识以及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人才。在工业4.0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现已成为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创新共同选择的模式,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然而,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是否能超越传统校企合作中所存在的意愿、价值共享、利益分配、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如何做到独立于传统校企合作中的依赖关系,形成基于校企协同的基本模式,立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双向发展。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创新的分析等,提出工业4.0下高职教育产教结合模式的建议,为今后高职教育产教结合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外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模式比较成熟的做法:(1 ) 企业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法等国“现代学徒制度”、日本的“企业教育”(如“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器工学院”)等。(2)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美国社区学院等。(3)行业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如荷兰的鹿特丹航运中心集团就是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元主体的职业教育联合体等如上所述,国外这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模式,具有法规条文的约束、职教体系完善、行业特色明显、质量监督控制严格(如有的还需通过ISO9000等)、税收扶持等保障机制完善等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为职业教育办学注入了活力[1]。从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普遍重视技术,但不重视流程管控,尤其是在技术研发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未来的制造业体系将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在产、学、研、用等多个层面来联合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为此,“中国制造2025”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首项扶持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也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然而,面对工业4.0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我国职业教育机制改革部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例如,行业企业支持、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机制不健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等方面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受到制约,有待进一步扩大,与产业结构、企业需求、职业岗位动态对接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有待完善[2]。此外,还有专业设置的特色性不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受到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平衡有待调整、职业教育与培训功能有待拓展与增强等瓶颈的制约。因此,如何处理并应对工业4.0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一轮矛盾,牢牢把握工业4.0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脉搏,通过新政策、新渠道、新途径以及条文法规等以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产学协同创新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关键发展方向。

  三、职业教育产教协同机制分析

  1.促进产教结合的模式。就产教结合制度和机制而言,产教结合一般包含三个层次:(1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上的产教结合;(2 )办学体制上的产教结合;(3 )教学体制上的产教结合[3]。就模式探讨层面,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主要有企业办学、政府办学和校企合作三种模式,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选择。这又涉及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过程监督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内容[4]。现今部分高职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且合作层次不高,缺乏良性互动,需要从各创新主体的关系出发,进行外部保障和内部合作双机制构建。职业教育操作层面的产教深度融合,尚需创建和完善相关的统筹督导、法规保障、激励补偿、多元配置、协调联动和质量评价等机制。区域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政策需求体现在三方面,即产教结合的社会协调机制,促进产教结合的动力机制,产教结合的保障机制[5]。

  2.促进产教协同平台发展的机制。产教协同创新平台是人才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的载体,在这个平台中院校掌握着更多的技术资源,企业则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而人才资源属于双方都共同拥有的。如何将这三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帮助平台发展是构建资源整合协同机制的目标所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多主体、多部门集体参与,而这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基本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育工作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转变模式需要高职教育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并行发展。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关键在于培养机制。协同创新平台包括“研发平台—科研团队—技术创新”这三方面的互动建设,平台建设的思想基础则是机制的建设,因此与其说是讨论如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莫如说是如何通过这种机制加强平台的建设[6]。而其核心运行机制就是“共建共享”要围绕共同愿望、利益和框架的系统序参量来构建起一个多创新主体协作、包含有价值、利益、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同实施的长效机制。

  四、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1.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与培育“工匠精神”。作为工业4.0核心内容的智能制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全能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主导模式之一。2015年我国教育部遴选确定了165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牵头单位,尽管目前国内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积累,但完备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缺少一整套与现代学徒制相匹配的机制、规则、标准[7]。因此可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如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招生和教学计划,通过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动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形成自我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通过适当地增设一些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实行弹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索职业领域的能力,把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科研能力,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比如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慕课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方法并用,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引入市场机制,校企共建实体型的产学研基地。高职院校以特色专业为支撑,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引进市场机制、强化竞争、建立基地内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双方通过理事会、董事会等模式对基地进行共管,在基地内通过整合企业和高职院校现有资源组建生产和科研实体的基础上,更多依靠市场竞争机制,而且建立严格的基地内生产和科研实体的准入制度,并完善退出机制,使基地不断更新,保持活力。

  例如,可以在基地内组建包含营销、加工、设计、研发和培训的内设中心,这些中心可面向全社会招商吸纳有实力的生产和科研实体进入各中心基地进行经营,通过鼓励竞争加快成长。或者由企业和职业院校现有的资源组建实体,各实体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进入基地的企业在人才储备、研发能力和财务状况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并积极努力与基地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对于已经进入基地、在经营过程中失去了准入资格的基本要求的实体,实行强制退出制。

  3.发挥行业龙头作用,校企共建成果转化平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成果转化平台,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依托龙头企业单位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研成果交易平台,使得科研成果及时得以转化,促进本区域行业整体发展,巩固行业龙头企业的龙头地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利润的重要源泉,高职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依托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持续运营。产学研基地内的实体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广B2B模式、B2C模式和C2B等模式,并可以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面向更广阔的空间,增加市场的占有能力。

  4.地方出台政策,促进产教融合与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的深化是一个多方共同协作的结果,因此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探索和试行“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这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实践性问题,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策性问题。在政校企的多元体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在价值整合和利益整合的调节作用,从而让校企得以在有了共同价值和目标的前提下共建共享平台和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来建设实施机制,从而给平台建设增添更多的活力和规范。以产业创新为根本,以技术研发为支撑,以专业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集商贸、研发、服务于一体的高端产教平台作用。为此,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域产业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工业4.0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新特点,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企业深度融入职校办学的宏观政策,比如为共建职教集团、增强资源共享开辟绿色通道,开设专项资金,实施政策优惠,面向行业,建立面向工业4.0主导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8],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化办学技术技能积累的促进功能。其次,可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设立专门负责产教融合的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政府所颁布的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制定产教融合的具体细则标准;组织、管理、监督、评估校企间的合作,以一个第三方的身份客观公正地保障校企产教融合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工业4.0时代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知,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不可或缺的。我国现在正在进行以创新驱动和掌握核心技术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要实现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发展格局。通过深度产教融合,立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动态的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发展新型技术产业。

  立足全球产业竞争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通过校企合作培育一批对接国际技术前沿的优势专业人才,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真正做到以人力资本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早日实现为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倡议、深度参与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持。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