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论培训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

论培训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

  2017-08-10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培训学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给学生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朗读非常重视,他认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不朗读,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极为重视,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语文,注重培养朗读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文字,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染听众。

  钱钟书先生说过:“学到学诗,非悟不进”。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传统经验就是读书感悟。感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自悟自得,情感得以提升。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浅见。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培训学校小学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理想内涵,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作品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感悟应该是“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莱特”而阅读是一种有一系列心理因素和心理活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阅读中的理解、感悟、体验、想象必然会有些不同,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有些问题本身有较大的答案空间,不是一个词或一句话限定的“标准答案”。因此不能用一个“答案的筐”让学生往里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直接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学生阅读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不同反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要启发学生读通读懂语文,在读中有感触、有思考,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使语文的语言、情感、文字在学生心中沉淀,并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读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例如,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文时,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方式进行学习。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知道文中主要写了波斯猫这只小动物。接着让学生再次读文,明确这篇课文写了波斯猫什么。紧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问题可以是“它找谁去询问?燕子、蜜蜂、青蛙找到了快乐吗?为什么波斯猫到后来也没找到快乐?”。带着问题读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朗读,可以避免部分学生盲目乱读,或者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只要读的形式花样多,学生有选择性,学生就爱读。运用这些读的方法来体会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劳动的快乐,并且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从而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自悟,就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用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和意义,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取决于教师怎样巧妙的引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思想感情,感悟语段大意。但有些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侧重的去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真情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用心自己感悟出来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个性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叶圣陶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读者真正的体会感悟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正如语言情感信息的传递,不能只靠语言的本身,而在于语境。只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更多的朗读的机会,才能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例如,教学《纸船和风筝》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语文情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为了营造更好的朗读气氛,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感悟课文,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在不同的场景我配上了不同的音乐,如当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时,我配上轻松欢乐的音乐,当两个人吵架后,两个人的情感又有了微妙的变化,我随即又配上忧伤的音乐,随着事情的一步步发展,剧情的一步步变化,当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时候,我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随着音乐由欢快明朗——忧伤——欢快的细致变化,不但抒发出了两只小动物的情感,还让学生体会了不同的音乐能表达不同的情感,阅读正如此,不同的语调能读出不同的情感,所以在课文朗读时应该注意有感情朗读,而我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当最后优美的音乐一下子响起时,学生们产生了共鸣,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并且会有感情,能运用感情读课文,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课文之中,这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先、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感悟、理解、抒情,让情感去感染情感,让心灵去点燃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从而构建灵动的高效课堂。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