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内涵、困境与途径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内涵、困境与途径

  2018-08-11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正在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互联网+ 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以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研究基点,旨在找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解决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育部第26 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提出了独立学院有不少于500 亩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明确要求,2008 年起独立学院纷纷迁址办学,这样就造成了与母体高校分隔两地或两校区办学的局面,文件中提出母体高校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独立学院可以依托母体高校有偿使用教学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这为缓解独立学院的资源投入压力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解决途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发展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母体举办高校的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等优质教育资源,既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又为独立学院节约了办学经费,同时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将有助于独立学院尤其是内生型独立学院走出依附办学和独立办学的两难困境,是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途径,实现新的历史蜕变。

  一内涵分析

  (一)“互联网+”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 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和效率的提升,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孕育新产业的模式发挥更大的效果。

  (二)“互联网+ 教育”

  “互联网+ 教育”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教育注入互联网基因,实施包括从人才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评价等全程的变革,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体制变化,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的教育,以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互联网+ 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开放、大规模、关注学生、高效快捷、注重生态。“互联网+ 教育”跨界融合深入发展,形成了教育新生态,要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改善和丰富教育资源,就要改革创新,互联网可以构建起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最大程度地汇聚教育资源,“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是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互联网+”时代的优质教育资源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可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不仅包括师资,而且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期刊、实践基地和教育信息等。无形资源包括品牌、文化、办学理念和师德师风等。

  (四)“互联网+”时代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教育部门对其拥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同享用。实施这种共享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指教育部门对其所属的教育资源打破其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所属权的界限,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本所属教育部门外的教育部门进行开放服务进而共同使用。本文主要研究独立学院与母体举办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开放服务、合作共享,扩大某一份教育资源的使用频次或发掘某一份教育资源的使用潜能。

  二“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困境

  独立学院对教育资源投入的有限与学生对高等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和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凸显,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数字化专业素材库、试题库、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众多优质教育资源,越发感觉到共享机制的重要性。

  (一)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资源共享的利益互惠不对等、机制不完善、参与共享动力不足

  利益互惠对等是资源共建的基本动力。然而独立学院迁址办学后,与母体高校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且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来自母体高校,独立学院拥有优质资源有限。因此,在资源共建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补偿,资源共享工作难以推进。

  (二)独立学院教育投入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左右,教育投入有限,公办高校除学费收入外,国家拨发配套财政经费,但独立学院均为自收自支,没有国家经费支持,收入来源仅有学费,基础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举办方投入,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更需要时间的沉淀。

  (三)独立学院资源重复建设,有效使用率不高

  独立学院迁址办学使得学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从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兴建宿舍、教室,购买实验仪器设备,扩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上。我国高等学校独立办学和粗放的外延式扩张导致了大量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也降低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率,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办学效益的提高。

  三建立“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应尽量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利用互联网充分合理利用母体举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最大限度地开发教育资源潜能,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资源共享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划分优质教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母体高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独立学院应履行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界定清楚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共享活动范围、使用时间、成本分担,这样既可以避免产权纠纷,又规范了参与使用的行为,减少了限制共享行为的阻力,保证了共享活动的有序进行。建立师资共享、教学课程共享、图书文献资料共享和仪器设备共享的机制,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进行开放与互动,从而实现对教育资源共享的合理、有效地使用和管理。

  (二)建立课程学习互认管理与服务平台

  通过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在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进行本科生联合培养、学生在线选修、辅修相关课程、点击观看精品课程、慕课、微课等、师资互聘参与翻转课堂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母体高校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图书及文献资源共享管理与服务平台

  利用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团购、网上服务和馆际互借、全文传递等形式,实现中外文数据库、纸质图书和期刊的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以期最大化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资源保障。

  (四)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与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相关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采购及利用情况的管理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建立信息库,并把所有收集的信息统一发布共享平台上,实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参与共享仪器设备的网上查询和预约使用,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教师科研和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活动提供服务。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教育资源相对封闭的格局,使优质教育资源摆脱地域、形式等方面的束缚,实现互通共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独立学院提供了一定的教育补偿。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高水平的共享,我们还需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