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师资培训 > > 高校教师在“人因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在“人因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07-07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摘要:“人因工程”是一门偏向应用与实践的学科,教师教学对该课程的具体教学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该环节目前还比较欠缺。本文基于工业工程的专业背景,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在人因工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及当下管理发展要求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首先,简单阐述了人因工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教学呈现方式单调、课程内容广泛且繁杂、人因工程案例资源匮乏以及教学呈现方式落后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上述问题,从教学理念、竞争体制、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人因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人因工程学作为一门集人体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劳动科学的新兴学科,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实际用用范围广。教学目的是使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从工程角掌握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人及其与机具、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具备应用人因工程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人因工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很多学者在人因工程教学方面有研究,根据人因工程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层次化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模块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同时提出尝试采用实验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从教材、教师、学生3方面,讨论了我国普通高校人因工程实验课程授课效果不佳的具体情况,并据此,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进的3点建议(2。结合人因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较为合理的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该课程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基于核心能力的人因工程实践教学设计结合人因工程师的9个核心能力和能力要素,构建了人因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主线图1。,针对目前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人因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5],本文将立足于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结合工业工程的专业需求,探讨目前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几点困境,并结合教学要求、未来发展方向,借助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提出合理化的建设性意见,进而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已经针对人因工程教学进行了实质性改革,收效颇佳。本文认真总结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经验,得出了几点启示。首先,简单阐述了人因工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教学呈现方式单调、课程内容广泛且繁杂、人因工程案例资源匮乏以及教学呈现方式落后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上述问题,从教学理念、竞争体制、信息技术、改革目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利于全面提高人因工程教学质量。

  在人因工程教学上,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六点:第一,人因工程概述,主要内容有人因工程的概念,人因工程的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人因工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人体测量,主要内容有人体测量基础,人体测量数据在工程学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常用的测量数据。第三,人体生理特性,主要内容有人体各大系统的介绍,比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第四,人的心理认知特征,主要内容有心理学概述,群体认知心理,思维性介绍以及决策与推理。第五,人的信息处理,主要内容有人的信息加工模型,人的信息输入,人的信息处理,人的信息述,群体认知心理,思维性介绍以及决策与推理。认知心理学概述,记忆和学习,思维、推理与决策,注意和持续警觉,群体认知心理输出。第六,人的作业环境,主要内容有温度环境,照明环境,噪声环境,空气环境,运动环境。

  二人因工程学面临的困境

  人因工程作为一门集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知识体系复杂,内容繁多,对于第一次接触该学科的学生而言,将会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故此,笔者将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运用丰富的的知识储备以及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将从三方面重点浅谈人因工程学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保证教学效果。

  1一)教学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课时与内容繁多的矛盾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理论教学,很难有较多的案例研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在接受知识上存在抗拒心理,学习效果甚微;教学形式上的单一化和教学风格的沉闷化很难让学生投入课堂中去,学习积极性不足,故此,转换教学风格,加强创新意识将会是未来课程的转型重点。

  (二)课程内容繁杂,逻辑连贯性差人因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知识体系构建上较为繁杂,章节与章节的逻辑连贯性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故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晰梳理课程体系脉络,准确把握课程重点将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由于课程知识点较为晦涩,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往往不够精准,理解有所偏差,故此,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性,提高逻辑连贯性。

  (三)案例资源匮乏,教学资源受限相比较国外而言,国内对于人因工程的研究起步较晚,能够研究的案例也少之又少,教师在教学上资源受到限制。并且,对于国内而言,有限的案例也只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对人因工程进行讲解,并没有从人因角度对其进行说明,在教学过程上也具有不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人因工程的理解学习。

  三“人因工程+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理念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先,主观能动性较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喂养式教学",教学方式除了单一之外,教学风格更是略显无聊,如此一来,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人因工程教育主要是使学生自主智能化对学习进行探讨,通过实验与理论的双向结合,充分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满足个人对人因工程的理解。

  (二)加强技术研究,构建人机竞争机制现阶段,对教师来说,国家在工业工程领域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如何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工业工程人才是现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故此,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加强对人、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引进人因工程人才,加强高校教学人才队伍的建立,实现技术的突破。在对人机深入研究和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携手共进,深入探讨有关改进教育形式以便更好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规划,定期参加远程教育信息培训,定期做相应的总结报告,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摸索出属于个人本身独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自我与学生的共同提升与进步。同时,为了促进国家、自身和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教师还应结合网络时代和学生群体的特性,重新自我定位,不断调整教学模式。

  (三)善于利用新技术,为我所用人因工程学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它以对人和机器、人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生产率、加强安全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为此,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是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在高校中,实行智能化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盲区,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深刻体会知识的奥妙,学生能够真正地将自身与知识融在一起,不单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把所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做到随用随取。

  四结语

  人因工程是一门涉及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型学科,高校老师在教学上面临巨大挑战。教师应主动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学会使用新型教学工具,提高自身教学手段,学会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时刻关注国家的技术革新,及时有效的把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