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基于学习特征的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基于学习特征的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2017-06-20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试卷讲评课是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常见形态。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的教学策略基于对学生学习特征的深刻把握。在试卷讲评课中,学生的学习具有反思性、深刻性,是智慧汇集型学习。因此,教师试卷讲评课中的策略主要包括“问题—解决”、“探究—拓展”和“合作—分享”等策略。我们要科学运用这些策略,以实现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试卷讲评课是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常见形态。教师都希望通过试卷讲评来深化拓展考试的功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提升思维能力。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不断优化试卷讲评课中的教学策略。但是,一些老师在试卷讲评课中策略欠缺或不当: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偏少,关注课堂复习目标达成不够;大多试题只是教师一讲了之,提炼、变式、转换以及后续巩固拓展不够,等等。因此,试卷讲评课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这些老师在试卷讲评课中,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教学策略的确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关键的因素,应该来自学生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策略的确定是由学生学习特征决定的。当然,学生学习特征在不同的课型中又有不同,在试卷讲评课中,学生的学习有其独特性,这正是我们在试卷讲评课中选择教学策略的前提。

  一、试卷讲评课中,基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试卷讲评课,是基于考试而进行的授课。学生在考试中,对考试试题进行分析和做答,形成了答案。试卷讲评课,就学生而言,必然要对考试期间发生的事件进行回顾与诊断,进而进行思考与分析,以矫正考试过程中的错误,重新建构答题的思维过程,得到全面而准确的答案。从这个意义说,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学习,是反思性学习。

  (一)反思性学习的特征

  反思性学习是常见的学习策略。有学者认为,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2]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即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反思性学习,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发展性的特征,它应该包括反省、评判、察觉问题、界定问题、确定对策、实践验证和总结提高等基本阶段。[3]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考试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回忆、答题思维和组织答案的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对这些过程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对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判和纠正,从而提高自身解答问题的能力。这种反思性学习,是学生的“新我”与考试时的“旧我”的对话,学生在这种对话中实现“旧我”到“新我”的蜕变。

  (二)“问题—解决”的教学演进策略

  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反思性学习的特征,要求教师借力学生反思这一手段,让学生在诊断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这种基于反思性学习特征而采用的教学,是按照“问题—解决”的路径推进的。

  发现“问题”,首先是学生要发现在答题过程中的思维问题。考试答题,体现了学生对试题信息的理解能力,对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事件的描述与评判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表现在学生考试答题过程中。试卷讲评课中,学生要回忆考试时思考过程,发现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纠正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学生对考试思维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还包括要发现考试答题过程中的知识内容“问题”。大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在知识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一步完善知识内容的掌握与运用,也就解决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内容“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结果。

  “问题—解决”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上如何建构教学过程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有效组织学生反思,能否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查找到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过程与知识学习中的问题。突破这个关键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一些教师不能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进行试卷讲评,他们在课堂上直接呈现试题答案,学生与老师对答案、抄答案,这样的教学效果欠佳。教师与学生对答案的做法,往往掩盖了学生考试中的真实情况,不能区分学生对不同试题的应答程度,教师平均用力,在试卷讲评中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效果必然不够理想了。

  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时,需要调动全体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由于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反思学习的复杂性,当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评并希望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因此,许多老师就片面认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容易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其实,这一策略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重要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思维能力,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努力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效果。

  二、试卷讲评课中,基于深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2016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开展深度学习策略”,深度学习即“开展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协作和自主学习”。“为此目的,深度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周围世界的新知识和技能。教学策略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获取的学习,让学生从新的信息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掌握他们参与的科目。”深度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并藉此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积极实施解决方案”。[4]深度学习的结果,必然表现为学习内容的深刻性和思维发展的深刻性。试卷讲评课中学生的学习也有深刻性的特征。

  (一)深刻性学习的特征

  考试的功能之一,就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而试卷讲评课,就是拓展考试功能:学生通过试卷讲评课的学习,其知识把握与思维发展进一步走向深刻。就知识目标而言,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考试时知识内容的重复,而是学习内容的巩固、重构、拓展与深化:学生能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考试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能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构,能联系其他知识内容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与网络,能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就思维能力而言,在试卷讲评课中,学生思维能力不再是原有能力的平面呈现,而是在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更加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反思考试中的思维过程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诊断,找到突破思维缺陷的对策,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试卷讲评课中,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诊断与反思能力,描述与评价能力,逻辑与表达能力等,已经完全不同于考试时的状态了,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一个发展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试题参考答案。标准答案是衡量学生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标准的“权威”。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试卷所涉及到的正确的知识内容,学会完成答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发展的标准。于是,试卷讲评课就是“学生”与“权威”的对话,即通过试卷讲评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逐渐向“权威”——试卷答案——靠拢。在走向“权威”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深刻性。

  (二)“探究—拓展”的教学指导策略

  让学生的答题接近标准答案,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学生从自己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中开展探究学习,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克服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走向试题答案“权威”,即学习越来越深刻。

  同时,学生学习的深刻性,还体现在对知识学习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构建以这些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及能力发展突破了试卷所涉及的范围,更丰富更广阔。许多老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将知识学习由此及彼、由点及面,以提纲、表格或图示等方式呈现模块或单元知识体系,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性学习。一些老师在讲解答题方法时,进行一解多解或多题同解训练,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还有一些教师在试卷讲评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能力水平,结合试题的特点等,适当增加知识量或知识难度,在原题基础上再进行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5]这些都是“探究—拓展”教学指导策略的具体运用。与此相反的,是教师与学生简单地重现考试答案,这样做就没有准确定位考试与讲评的功能,没有把学生引向深刻学习。其结果是考试课与讲评课两种课型作用趋同,试卷讲评课的效果难以实现。

  “探究—拓展”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针对试卷讲评课型必然要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指导方式。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策略,试卷讲评课堂中学生发展才具有立体性,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拓展和实现。

  三、试卷讲评课中,基于智慧汇集型学习的教学策略

  试卷讲评课与其它课型一样,对话形式不仅仅是教师到学生的简单流动,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的立体互动。这种互动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试卷讲评课更具有任务型学习特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学生之间的智慧汇集。可以说,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学习是智慧汇集型学习。

  (一)智慧汇集型学习的特征

  智慧汇集型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能够激发成员思想智慧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互动,从而产生学习智慧并分享,这种分享又进一步推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习智慧集体中叠加,形成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学生即是集体智慧的贡献者,也是集体智慧的共享者。

  智慧汇集型学习,要求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贡献与分享的热情。学习活动中的任何人,既是贡献智慧者,也是智慧共享者。“水相荡而成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在这种贡献与分享过程中,大家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和智慧,丰富团队智慧。

  在试卷讲评课中,基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从学生个体智慧走向集体智慧,其实是“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通过发现自我问题,矫正自我错误,从而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和新思维,实现自我成长。伴随学生个体成长的,是基于汇集智慧的集体发展,是共同成长。

  (二)“合作—分享”的教学组织策略

  试卷讲评课中,不同的学生在考试中所呈现出来答案都不一样,特别是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与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考试过程中思维过程和答案,其他同学对此进行思考和判断,进而帮助分享者修改和矫正,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贡献智慧的同学,也能吸纳到其他同学的智慧,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考。有时候,分享也存在于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贡献与收获,对完成教学目标也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中,激活思维,汇集智慧,从而一步步接近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

  试卷讲评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但这一课型并不排斥开展合作学习。相反,组织试卷讲评课的合作学习,更能发现考试中存在的思维问题,更能将学习引向深刻。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形成试题正确答案阶段以及讲评拓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找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呈现出的掌握知识与思维过程的共性,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大多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合作学习的组织不能流于形式,要基于学习内容深化、思维能力发展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大家贡献智慧过程中共生智慧。

  “合作—分享”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考试过程中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然后组织大学分享。在合作分享过程中,学生贡献智慧、收获智慧,生成新的知识内容和思维能力。“合作—分享”的教学策略是试卷讲评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分享”过程中吸纳到智慧。

  但是,许多教师似乎不太会运用“合作—分享”的教学策略。一些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从头到尾是教师讲评,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答案,缺少同伴互动,因而也就少了智慧汇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化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就打了折扣。还有一些老师,往往指名要那些在考试中做对了的学生来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怎样答题的,其他同学只能机械地借鉴他们的经验,课堂缺乏深刻的合作与分享,其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试卷讲评课中的“合作—分享”的教学策略,是基于相当多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是进一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如何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没有更深刻的合作学习,就很难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了。

  总之,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学习的反思性、深刻性以及汇集智慧型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优化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探究—拓展”和“合作—分享”教学策略是基于这些特征而选择的具体策略而已。正确运用这些策略,更有利于实现试卷讲评课的目标。通过试卷讲评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改进,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还应该看到,试卷讲评课中教学策略,它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教学策略有着共性。将上述策略加以改进和科学运用,同样有利于提高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