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再考量

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再考量

  2017-08-02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探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阅读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和交流的相互探究过程中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从而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尤其是自己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作为探究性阅读的主体,要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针对学习的文本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然后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去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学生探究解疑或提出途径、或提出资料、或组织合作攻关、或组织交流探究结果;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认识了文本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文本告诉的哲理,体会到了作者渗透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

  探究性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具体地说,探究性阅读有四个特征:

  第一,探究性阅读具有自主性。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以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除了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

  第三,探究性阅读具有综合实践性。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

  第四,探究性阅读具有挑战性。因为是“探究性”的,所以存在未知性,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挑战。

  二、探究性阅读的原则

  根据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主动性原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重在读,不是靠老师讲多少来衡量自己学到多少,而是要靠自己开动脑筋后从作品中吸取多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思考、辨别,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二)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开展探究性阅读,要用探索的眼光和怀疑的精神去发现问题,不仅能够发现显性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隐性问题。探究性阅读中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越读越多才是真正的读懂,才真正走进了文本之中。要学会于无问题处读出问题,于有问题处读出更多问题。有了问题,才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性。

  (三)过程性原则。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过程化阅读。任何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结论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都终究要走向一个结果。因为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结果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性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随年级增高而逐渐提高。

  (四)倾听性原则。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都不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阅读的结论常常是多元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己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错误,通过这种阅读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和疑惑处,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从而引导学生圆满完成阅读任务。

  (五)协作性原则。探究性阅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个体差异性,它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体现出来。这种差异性通过探究性阅读又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在共同对话中探究,在共同探究中求知,在共同求知中发展,以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层次的见解。如果能够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