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7-07-24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现如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和教学关键。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的核心位置,让中华文化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融入学生的“基因”中。

  目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样也已成为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所以,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了学校立德树人最为根本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在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且经过这千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在数代中国人的传承下,变得更为优秀。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引领学生建构完善的核心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

  任何优秀的文化都可以起到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传承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素质,又可以以文化的“力量”影响人的心灵。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优秀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价值观等,都在深刻记录前人智慧的同时赋予了这份文化以传承性和现实性。例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倡导的做人准则——“忠、孝、仁、义、廉、耻”,它在千百年前曾是孔子育人的精髓,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也应从这六点出发,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对待国家、对待父母、对待朋友。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外来文化侵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我国小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使得他们在外来文化不良效应的冲击下,整体价值观出现扭曲,并出现拜金主义、盲目攀比、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等现象。为避免小学生受这些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有些学校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由于对培养核心素养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全面,使得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学校应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以符合小学生心理和行动的认知规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进行筛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有效完成。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的意义

  1.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转变他们看待人和物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角度出发,年龄较小的学生,并不能准确的理解“价值”“人生”等词汇中所涵盖的深层次意义,但却已经可以浅显的对责任、金钱、欺骗、孝顺等概念进行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如果只是系统地解释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能并不能给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而如果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小学生在接受中华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寻找其中对“人生”和“价值”等问题的解释,接受文化知识中所传递的金钱问题、责任问题、对待他人问题等,有助于他们形成同学友爱、尊敬师长等良好品行,从而为今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步伐随之加快。这些社会变化使得社会成员必须及时更新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原则。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应当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查,一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更没有文化自觉的意识。但是学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学校必须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文明规范意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相关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首要路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中已经深深融化了数千年,早已成为国家和人民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塑造的重要作用,就要从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增添教学内容出发。并且,在教学重点教学科目的课堂中,进行文化思维模式和内容的渗透。

  比如,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中国传统诗歌欣赏,用诵读的方式学习,积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坚持每天利用上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大声地朗读与课程相关的国学经典,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的反复朗读一篇国学经典文章,力求达到熟读成诵、牢记在心的程度,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音乐课堂上,加强对中华民族古典音乐的欣赏。中华民族古典音乐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往往比较厚重,随着时代的变迁,里面有些唱词显得比较深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面对这一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崔莺莺与张生”等与古典音乐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优良文化更顺利地进行接受;体育教师可以将挖掘、整理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课程内容多样化,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特色,而且对继承和发展体育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还可以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书,并在班级内定期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家校互动活动,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作品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

  让每一门学科都能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课堂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关系,从多角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只是对文化知识的教学。要想对学生核心素养起到根本性的影响,应将中华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相结合,将中华文化与外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适应性和理解能力,从而在这一基础上有效地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成功塑造。同时,传统文化还可适当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在提升学生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同时,激励学生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

  “仁民爱物”“孝亲爱国”“重义轻利”“诚信自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教育中,必将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让他们能够爱人如己、举止文明、礼敬谦和,从根本上提高核心素养。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