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 培训学校咨讯> 现代诗歌晨诵课课堂实施策略例谈:以晨诵课《不应当只记得》为例

现代诗歌晨诵课课堂实施策略例谈:以晨诵课《不应当只记得》为例

  2017-07-14   来源:培训学校系统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移居美国丹佛市。我在美国当地兼职教学生中文,女儿畅畅上一年级。平时,我会到畅畅所在的学校做志愿者。我想把女儿畅畅在美国上学一年来的经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共同感受真实的美国教育。

  小学一年级写作课

  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写作课是怎样上的呢?周五早上,我到学校做志愿者,碰巧畅畅他们班上写作课。带着好奇,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了。

  写作课的主题是“我所感受到的秋天”。那么,美国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写作的呢?

  首先,老师给出5个英文单词:see(看),hear(听),feel(感受),taste(品尝),smell(闻),还给出了一些要填入这5个单词的句子,以此让学生感知、区分这5个单词的含义。这是教学导入环节。接着,老师把这5个单词与秋天联系起来,在白板上板书InFall(在秋天),并在InFall(在秋天)下方画出5个分支:Isee(我看到),Ihear(我听到),Ifeel(我感受到),Itaste(我品尝到),Ismell(我闻到),让学生分别从视觉、听觉、感觉、味觉、嗅觉5个方面描述自己体验到的秋天。老师会引导学生讨论话题“在秋天,我看到了什么”,对于学生都认同的答案,或者有意思的答案,会将其板书在白板上。

  在谈及“Isee(我看到)”时,学生最先给出的答案是“树叶从树上落下”。落叶确实是人们对秋天最常有的印象,学生的感受也是如此。这时老师会问:“除了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你还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树叶堆”,有的学生想到了农场里的“南瓜”。大部分学生对秋天的树叶念念不忘,有学生补充说起了各种漂亮的树叶,如红色的树叶、橙色的树叶和黄色的树叶等。老师把学生说的答案板书在白板上,而后让学生讨论。

  在说到“Ihear(我听到)”时,学生们说,听到了“风”“松脆的树叶”“一阵微风”“叶子飘落”等。在讨论“Ifeel(我感受到)”时,学生对秋天的感觉有“凉爽、寒冷”“狭小的叶子”“光滑的南瓜”。虽然“狭小的叶子”算不上是秋天的感觉,但学生提出来了,老师也会板书出来,因为这是学生感受到的秋天。

  到了“Itaste(我品尝到)”环节,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南瓜是秋天收获的标志,也是美国人民开展万圣节活动不可或缺的道具,而“南瓜饼”正是学生喜爱的美味的食物。

  最后是说一说“Ismell(我闻到)”,学生列举了“苹果的气味”“南瓜饼的香味”“秋天的花香味”等。

  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开始写作。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上面有5个句子,每个句子已经有了开头,比如:InfallIsee(在秋天我看见) ;InfallIhear(在秋天我听见) ;InfallIfeel(在秋天我感受到) ;InfallItaste(在秋天我品尝到) ;InfallIsmell(在秋天我闻到) 。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答案,把句子补充完整即可。当然,答案可以跟老师的不一样,只要合理就行。

  学生写完后给老师看,老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提出不同的改进要求。对于书写能力强的学生,老师会要求他们能够区分字母的大小写、注意单词与单词之间的空格;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要求他们把句子写完整。

  畅畅对英语比较陌生,老师会单独辅导。老师的做法是,先通过各种方法,如用动作、表情或画图等方式解释给畅畅听,让畅畅说一说她在秋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品尝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再把单词拼出来让她写。

  在写作课上,学生最终写出了怎样的句子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写作课,学生学到了用5种感官感知秋天,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并且记录下来,这就是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写作课。

  给不同学生留不同作业

  据我所知,美国小学通常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基本上可以算得上因材施教。开学之后,畅畅带回来的阅读材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她告诉我,他们一桌4个人,每个人的“书”都不一样。她是最初级的A级,一页一幅画,配一个简单的句子,每一页都是重复的句式。后来升到了B级,她就很高兴,说这回得到的“书”终于有一点像故事书了。而有的学生,这个时候已经在阅读字多图少的故事书了。

  阅读分级我觉得理所应当,但给不同的学生留不同的阅读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没有作业,我就觉得奇怪。难道老师不怕学生的父母说她不公平吗?老师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还有,学生的父母能否接受自己的孩子学习水平比别的孩子低?但是老师告诉我,公平不等于相同。

  在美国,学校鼓励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所以,美国学生家长不会因为老师给孩子不同的作业而质疑老师,反倒是老师给所有的学生一样的作业会遭到质疑。而且,假如家长认为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跟老师理论,因为在美国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老师不能因为看哪个学生不顺眼就随便降低或者抬高这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否则她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校长以及监管机构解释他的做法,没有人愿意惹这个麻烦。

  在国内,老师给不同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是十分少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个班级至少有四五十个学生,给不同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管理起来太累。再如,家长有意见,认为老师不公平,而老师也要照顾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的情绪。所以,因材施教有困难。

  上学第一周,老师就教畅畅他们写“It´sokaytobedifferent(不一样没关系)”,这不仅仅是说,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特长,也包括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学习水平,这些是一体的。假如一个学校在学习上“一刀切”,它又怎么可能真正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呢?理解了美国教育的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不同是正常的,不同不是不公平”。

  老师要求家长做什么

  在国内,家长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好像是很普遍的事情,很多学校还要求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作业不仅是孩子的事情,还是家长的事情。很多人就质疑,这些事都要家长主导,还要老师做什么?那么,美国的老师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作业呢?他们会要求家长做哪些事情?

  其实,美国小学的作业很少,而且是循序渐进的。畅畅刚上小学的第一个月没有作业,后来每周五开始有2页纸的数学作业,到学期末增加到了3页纸的作业,这就是一周全部的书面作业。这些作业都不难,基本上都是课堂上教过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

  对于作业,老师也从不要求家长检查。哪怕学生做错了交上去,老师更正后再发回来,既不会批评学生,更不会批评家长。在老师看来,学生独立做题反映的才是真实情况,假如平时作业都做对了,课堂上却总是做错,那才是有问题。更何况,老师认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以及学到的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结果弄错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次弄错了还有下次,学生总是能够学会的。

  美国小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所以,老师会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也会告诉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比如:读完一本书后,让孩子复述这个故事,问一问孩子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这本书里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哪些事情,你有什么看法,等等。老师还会建议家长每天给孩子读书20分钟,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而所有这些要求,家长都可以自愿选择做或者不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这是家长自己的事,家长有选择的自由,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当然,老师也不会歧视那些家长没有督促完成作业练习的孩子,而是会在课堂上多加辅导,因为教学的主导是学校,是老师,而不是家长。在美国,老师唯一要求家长必须参与的就是家长会。事实上,学校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事务,从而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还会提供各种志愿者活动供家长选择参加。

  以畅畅的班级为例,在返校之夜,老师列出了她需要家长帮忙的常规事项,如阅读课志愿者、数学课志愿者、装周五文件夹的志愿者。另外,学校还会有各种临时活动需要志愿者。比如秋游,老师并不要求每个家长都陪同孩子参加,而是征集4名志愿者家长,一路上协助她看护、照顾学生。寒假前的冬日聚会也需要志愿者帮忙,因为有的学生母语不是英语,在这样的活动中理解或者反应会比较慢,需要志愿者协助,以便更好地参与活动。

  平时老师也会有一些事情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完成,比如畅畅这个学期的社会课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文化、传统,老师就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准备5种最能代表自己国家、民族、家庭的物品在班级展示。当然,这并不是强制家长去做,但谁会愿意放弃展示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机会呢?

  另外,学校还有一个志愿者协会,每周一按时给家长发送电子邮件,告知本周学校有哪些活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需要志愿者做什么,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报名。

  无论是学生的学业还是学校的活动,老师和学校都不会强制家长必须做什么,家长有选择做的自由,也有选择不做的自由,无论家长怎样选择,都不会造成老师对学生的歧视或偏见。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