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师资培训 > > 因疫居家:师生同研“五课”共筑“成长”

因疫居家:师生同研“五课”共筑“成长”

  2020-03-19   来源:培训机构管理系统 

  疫情暴发,开学延期,长时居家,学生心理与情绪难免会显现一些不安或烦躁,学习及生活也会出现一些无序或缺位,这是师生共同面对的一堂“大课”,也是一场“大考”。针对这样的重要节点,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居家生活与学习,及时履职跟进,因势利导,不仅是教师职责应有之义,也映照着其专业能力、敬业精神与政治素养;面对这种关键时期,学校及教师基于学生的一些惑点或焦点,精心上好“防疫课”,入心入情、有理有法地做好疫期生活的规划指导、心理疏导、科普传导、思想开导及学业辅导,搞好学校引导与学生居家的对接、假期与学习的衔接、疫情与提升的嫁接,促进应有的反思,强化应做的改进,确保教育“无断档”,过程“无疏漏”,示导“无盲点”,既可有效规避疫情带来的耽搁或伤害,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收获在校期间、三尺讲台所不能比拟的进步与成长。

  一、以遵从实际的思想上好“居家规划课”,指导学生在自律与行动中维持正常节奏

  隔离病毒,不能隔离生活。疫情导致的“加长版”寒假,容易致人散漫,甚至贻误学业,也在考验着每一名师生。这时,学校及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家里构建另外一个小世界,保持有序、有效的假期生活,既靠外力约束,又靠自律及行动;面对疫期,我们不仅应呈现对于生活所秉持的态度与回应力度,而且应体现在视情设计,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一是督促学生制定好生活安排表。假期延长,被迫居家,这既是一种独处,也是一种修行;是为开学做好衔接,更能锤炼“德、才、志、趣、情”。因此,教师提醒学生再靠老师像在校“保姆式”的管理已不现实,所以,做好阶段性应急预案和生活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也应是决策者的重要议题。可引导学生按时间、任务与要求三部分做好计划,具体可包括按时起床、按点休息;收看科教节目;学习科学知识及防疫常识;强化室内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温习功课等。

督促学生制定好生活安排表

  二是实行教师联系包保学生制度。在指导全体的前提下,每位教师可包保数名学生,协助他们做好“十个一”:看电视助聪;读好书伴行;时时温课辅学;写写感受同思;学做家务常乐;游戏锻炼强体;与父母聊天增感情;和同伴交流助提升;同学间比赛促进步;自觉自律显成长。教师每周针对学生情况做好“四个提醒”:提醒执行作息制度;提醒科学防疫;提醒查看老师推送的参考资料及示范内容;提醒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实行学生“手拉手”互助制度。班级同学可分成若干小组,形成“网络交流共同体”,设立组长,制定活动公约,突出个人主持主动与同学互通互监。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的“居家烦躁”,也能缓解家长的“陪伴焦虑”,护佑学生过好一个“补充版”,有规律、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慢慢地也使学生体会到,谁先懂得自律,学会自助,善于助人,谁就能在假期中赢得最先成长。这其中,学校及教师要力戒时时主导、事事指导。主要引导学生据实规划,强调自我设计,注重同伴互鉴,督促认真执行。

  二、用充满温度的事例上好“心理疏导课”,开导学生在交流与互助中坚持情行合一

  师生时空隔离,疏导应及时、有温度。面见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相对封闭的环境,面临没有玩伴的生活,使活泼好动的学生有些不安与烦躁,生活节奏也被打乱,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学校致学生的一封信、一个个要求与提醒;班主任给学生的一个电话、一句句问询及安慰;任课教师就学业的一回回推送、一次次点拨与示范,都会产生稳定人心、稳定情绪、稳定预期的作用。

  第一,突出引导学生做到“五个学会”。学会体察、学会分辨、学会应对、学会交流、学会从容。比如,在繁杂信息中学会甄别,在烦乱中稳定自己的思绪。

  第二,注重指导学生做好“五个善于”。善于与自我交流,晓得自助;善于与同学交流,懂得互帮;善于与老师交流,寻得支持;善于与网络交流,快得学识;善于与家长交流,乐得亲情。

  这样,就会让学生慢慢知道,大家居家在守好一片静好的当下,也是为自己赢得一片更好的未来。在这过程中,学校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要做到快捷、有力,注重温情相拥、心语相护,让学生始终感到老师就在身旁。

  三、用看作互融的方式上好“科普教育课”,督导学生在体察与践行中修持科教意识学生茫然时,正是科普期。疫期,可重点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深化、优化。

  其一,引导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战疫情”栏目,央视纪录频道“微9”栏目,每天播出系列融媒体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由医生、护士、军人、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讲述,用时下青少年群体熟悉的Vlog(视频日记)形式,介绍他们所经历的抗疫一线最真实的情况。还有不少省市卫视推出《老师请回答一—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及《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须知》等科普短片,邀请教育与医疗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答疑解惑,介绍卫生防护知识,传递专业知识,增强科教意识。其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深化相关认识。比如,设计一张电子科普小报,在“网上交流小组”展评;同学协力做一份防控疫情日常卫生保健指南,共同研学、共同提升。

  知识与能力是力量,良知与人格才是方向。这期间,教师传递能量时,既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串联、技能并联,也要处理好寓教于看与寓教于行的关系。

  四、靠贴近实际的思路上好“思想引领课”,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筛持感恩情怀
靠贴近实际的思路上好“思想引领课”,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筛持感恩情怀

  隔离病毒,不能隔离思考。这个时候不仅要安心读书,更应深入体察与思考。眼前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媒体上关于防疫进展、专家访谈、先进人物等报道,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及教育契机,也是一次次震动心灵的社会实践课,教师可借机进行“远程指导”:

  第一,可以选取一些问题引发思考。例如,可就以下类似的话题启发学生思索:今年过年为什么不能出门?谁在领导这场阻击战?谁奋战在战“疫”第一线?你知道哪些令人难忘的事情?在家待了多天,最大的感想是什么?进而记录感触,组织线上交流,开展网上展示。当学生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和小伙伴拉手、去学校上学等往常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却那么令人期待,必是一种更好的教育。

  第二,可以围绕一些事件进行探究。譬如,以“新冠病毒”事件为主题,指导学生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主动研讨、深度学习。从而补上日常中关于生活教育、健康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短板,上好爱与善良、责任与义务这些“人生课”,让爱党爱国,感恩社会,感谢人民解放军,感激广大医护人员及抗疫人员的信念与良知像基因一样镶嵌到学子心脉中,获得一次次生命与灵魂的洗礼,也成为每个人人生的大事记、催化剂。进而引导学生在当今生命、生活与生态相互印证的生态文明时代,更多地关注个体与他人、关爱人类与自然、关心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绝不能做,什么非做不可,并成为一种不可遗忘的记忆,凝成一种共识,化为一种品格。这期间,教师实施“跨时空教育”要遵从以下原则:既要因时制宜,凸显学生自修自悟,又要优化教师适时的电话访谈、线上相伴,避免形式主义或逆反效应。

  五、借创新路径的办法上好“知识温习课”,辅导学生在自觉与互学中保持成长状态

  病毒须隔离,学习不该中断;留在家中,不等于没有课堂。在等待中要引导学生记住:在哪里,就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就在哪里担当。为此,要做好居家学习的新规划;营造居家学习的新情境;备好居家学习的新技术;适应居家学习的新方式;用好居家学习的新资源;达到居家提升的新效果。

  在学习方式上,自教重于他教,主要突出自学、自检与交流;在学习重点上,温旧重于学新,主要体现复习、补漏与梳理;在学习内容上,通识重于学科,增加阅读、实践及反思;在学习供求上,自索重于外供,侧重学生自构、小组交流及同伴展示;在督查方式上,反馈重于评价,突出适时调度、优例引导与随时调整。

  当然,非常时期的“停课不停学”要把好以下尺度:既要施以“加法”,更要做好“减法”,避免搞成“学校版”的课堂教学、形成“夹生饭”,加重师生负担。

  总之,疫情是暂时的,成长是永远的;危机就是契机,生活就是功课。在这特殊时期,学校、教师与学生、家庭的共情力,彼此探索、激发与分享的创造力,赢得进步与成长的生命力,正赋予我们锤炼的机会,也构建起了一个成长闭环。经过这次病毒的洗礼,大家就会更加珍惜生命、敬畏自然、爱党爱国、勇敢担当……这些也许就是战胜疫情带给我们每个人最厚重的成长,也更有长远价值。

  从每一天做起,在线上授教,在情中引导,在家中学习,在自主中思研,在群里交流,用不一样的方式战“疫”,这个假期自然就会多了一份别样意义,也必会多一些别样成长。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