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师资培训 > > 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不对等

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不对等

  2018-11-27   来源:培训机构管理系统 

  摘要:本文从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相比“学习能力”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明显不足,并从团队建设、政策激励、教学竞赛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高学历群体,拥有博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分别达到38.4%和82.3%(周平纪志成,2011)。从学历和学术背景来说,高校青年教师似乎可以称得上“高素质教师”。然而,实际上这只能说明他们作为学习者是成功的,也就是说,他们具有突出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师范教育背景,除了岗前培训时走马观花地学习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皮毛,对高校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作为学习者和知识接受者的体验上(李明成等,2013),入职后的“教学能力”低下日益显现。此外,比起其他层面的院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更是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入职之初既要满足常规的“教学能力标准”,还要达到“培养基层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一线人才”所需的“实践教学能力标准”(2010,张雪荣等),即成长为所谓的“双师”素质教师。这无疑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特别是针对其“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不对等问题进行诊断,提出对策,实现“学习能力”向“教学能力”迁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不对等的主要表现

  1“. 学习态度”的积极与“教学经验”的匮乏。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他们具有“视野宽广,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傅树京,2003)等特点,刚刚从象牙塔走向教坛的他们,面对职业生涯的适应和探索期,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着强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在教育领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愿望。然而,教学经验的匮乏,使得他们在教学中显得处处捉襟见肘,“壮志难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 )对教学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高校青年教师对授课对象的认识倾向于完全依赖自身主观经验,局限于对“学生时代的自己和同学”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的狭隘认识,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定位不清楚,再加上入职之初所承担的沉重课务负担、科研任务等压力,导致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缺失,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不足,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几乎处于认识盲区,因此不能根据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专业基础等方面的变化而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授课对象有其特殊性,学生有抽象思维能力弱、实践动手能力强等特点,青年教师多无视这些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展教学,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2)对课堂管理不能充分地驾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优质的课堂表现为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秩序井然等。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差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课堂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年教师往往因为尚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在教学中不自觉地过分聚焦教学内容的呈现或其他细枝末节,而对课堂教学的全局把控能力较弱,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或听之任之,或简单粗暴地制止,不善于通过间接暗示、即兴调整教学策略等方式引导、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

  2“. 学习方法”的熟练与“教学方法”的生疏。虽然高校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具有独特、高效、系统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方法的娴熟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的娴熟。现实是,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初次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概括而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生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方法选择上过于单一,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很少使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正如姚利民、段文彧(2013)所指出的,目前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表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方法几乎只有讲授法”。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从外部层面来讲,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导致班级规模过大,学校对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学生应试教育体制下积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倾向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尝试;内部层面主要是,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尝试的意识,具有较强的畏难情绪和害怕失败的心理。(2)教学方法忽视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而在实际中,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自身没有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能充满不确定性等因素,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设计出能够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课堂活动,不乐意也没有动机去尝试项目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而宁愿抱残守缺、四平八稳地进行知识、理论的讲授。(3)教学方法弱化合作性。教师灌输式、“填鸭式”地讲授知识,仍是多数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典型场景,学习者成为学习群体中完全孤立的个体,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机会不够。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达到学习效能的最大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活动和研讨,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经过对知识的解构和再建构,才能够真正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关于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形成教学团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牵头成立由老中青、行业能手、教学专家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老教师、教学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行业能手的专业经验和优势,通过一对一的导师制,从每位青年教师入职之初,跟踪指导其课前备教材、备学生,实现教学准备充分化;通过导师听课、上示范课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活动和课堂管理,实现教学实施最优化;通过引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日志,关注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剖析问题,提出对策,实现教学反思的常态化。

  2.优化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和制度的激励作用。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推动相关文件和决议的出台,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从科研、实践、督导和激励机制四个角度入手,营造“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氛围,形成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开展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专题的教改课题申报,引导青年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和研究,以科研驱动教学;积极探索学院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为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创造条件和便利,提供制度保障,确保下企业挂职锻炼不流于形式,使青年教师自觉主动地积累行业生产实践经验,探索以实践和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落实教学督导制度,组成以教学专家和行业顾问为主的督导队伍,动态监控、跟踪调查青年教师的上课情况,重点关注学生评教不高、教学业绩不突出的青年教师,适时提出建设和指导性的意见,并督促整改;完善业绩奖励机制,发现和宣传一批教学能手,对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要加大表彰和奖赏力度,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3.开展教学竞赛,发挥竞争机制的导向作用。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功、多媒体课件设计、微课、信息化课堂教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学校要从领导管理层面高度重视,动员和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参赛,把青年教师参赛情况纳入对院系部和个人考核的指标体系,既重视竞赛的结果,也注重竞赛的过程。一方面,通过竞赛选拔和培育一批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宣传、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校园新风尚;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一次比赛,上好一堂公开课”等主题活动,引导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激发他们对教学的热爱,引导他们既要重视教学的科学性,也要挖掘教学的艺术性。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