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校园迎来新的学期,排课老师无疑是全校最忙碌的人。实际上面对有限的全校教学资源,面对恒定的时空,个中滋味岂是一个“忙”字所能表述,校长的要求,老师的期望,方方面面的压力、各种矛盾的焦点这时会集中于排课老师一身。有时候真让人感到相当孤立和无助。
那么,针对几十个班级,上百位教师您又能和盘托出一套怎样的课表“大餐”呢?也许您会寄希望于排课软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也很自然,但是:
如果您综合分析目前各校使用的几十款排课软件,如果您对上千所各地学校进行调查。通过和广大用户交流,您会发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即使从1万所学校中也不可能找出两个条件一模一样的学校,而国内目前使用的排课软件都无一例外的陷入自动化模式的误区。
全封闭的自动化排课,总是以牺牲排课方案的质量为代价换取一、两个小时的速度。往往在反复重排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一个牵强的方案。甚至排不出一套完全合意的课表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有点数学基础的老师们都清楚,考虑教师、班级、课程、节次等要素的排列组合数,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穷尽和比较所有这些方案组合,非要世界级大师和能同人下棋的“深蓝”电脑不可。否则,都是软件开发者主观包办的拼凑式课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自动化排课软件根本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剥离教务员的经验和智慧,试想单凭开发者包办一切、代行其事、自作主张地的编排课表,怎能满足千差万别的学校环境和教学需求呢?
实践证明,自动化的封闭摸式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陷入自动化的误区是当前中小学排课软件效果普遍不好的主要原因。
因此,好的软件应扬弃自动排课模式,改提供“一次性方案”为提供“一个得心应手的工作平台”,让人脑和电脑的特长互补结合,在后台,充分利用电脑的储存记忆功能和快速运算能力,开放出cpu时间,让电脑随时跟踪排课员的操作,并随时计算和随时给出信息提示。在前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排课员掌控自己的排课思路、策略和原则。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优质高效。
当然,除了软件的开放性外,一个得心应手的排课工作平台,还应具备畅通友好的输入输出数据接口,同时对于学校各式各样的教学环境、要求限制、倾向和原则等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接收界面。
历史事实证明:客观接受学校的教学条件,详细考虑教师的个性化要求,尽量发挥排课者的经验智慧并赋与主观控制权,只有满足这三项条件,才有可能产生高质量人性化的课表。
当然机器是死的,不要指望软件一次排出perfect的课表,那样的几率太低太低···在规则条件达不到的时候,该手动调课的时候还是手动调整下吧,毕竟软件还不会“听人话”···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