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 培训机构 > 文化k12培训机构 > > 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习保障体系建构策略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习保障体系建构策略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2018-11-17   来源:培训学校管理系统 

  摘要: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传统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校企合作保障在校外实习中的价值的基础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校外实习教学为例,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组织、质量、评估的三体系六模式的实习保障策略,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习及类似专业实习提供有益参考。

  环境设计专业是国内艺术学科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专业。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实践不仅是教师科研和教学之间的连接点,也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2]。在设计行业信息、方法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单一依靠高校自身的资源与力量,已无法保障学习行业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成果,不能满足综合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一个中心,两个主线”,一个中心就是要提高质量,规划纲要中把校企合作定位为改革创新的切入口和突破口[4],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成为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校外实习教学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外实习教学保障体系建构,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习及类似专业实习提供有益参考。

  一、传统实习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校外实习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本科阶段培养计划当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对阶段性课程综合理论知识的实践认知与深入研讨,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进行信息知识储备。实习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基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组织运行体系不完善、教学质量体系单一及缺乏管控评估问题,影响了实习教学保安全、抓质量、拓深度的要求与目标。

  (一)组织运行保障体系不完善

  1.实习场所不完善。实习场所的合理统筹规划是保障实习在各阶段进行的硬件条件,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的目的就是要吸收新的专业信息与行业发展动态,其价值在于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提升,并有助于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展、教学能力的提高。实习场地缺乏代表性、差异性及地点固化,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获取新的教学资源、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及新概念。

  2.指导教师后勤化。环境设计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的场所多为远离学校的发达城市或具有地域特色的村镇郊野。实习群体人数众多,行程及时间跨度大,实习条件也有所差异。在传统实习组织过程中多由带队教师全程负责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又要管理财务、安排交通食宿、保障纪律安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双肩挑”的组织模式导致教师疲于后勤管理,不能将重点集中于教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单一

  1.师资构成单一。校外实习涉及不同年级课程、不同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的要求存在差异。实习阶段教师队伍单一由任课教师组成,限制了更多专业信息介入到实习阶段。尤其是年轻设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实习教学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教学过程单一。教学过程的单一是实习的普遍性问题。例如,传统的校外实习通常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认知练习的模式,尤其是在认知实习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走马观花”的游览式教学,未能将课程中的教学问题以专题的方式带入到综合实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考察。

  3.缺乏有效的管控评估机制。管控评价体系的缺

  失,不利于实习教学质量的监督。对实习场所的优劣缺乏管控,缺少评估机制,影响实习质量。此外,实习成果由任课教师单一评阅认定,无法全面暴露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问题,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新课程设置及指导教材缺少参照依据。在毕业实习阶段,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情况缺乏反馈,不利于针对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依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高校在校外实习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局限于自身的有限力量,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保障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环境艺术专业成立之后,经过不断探索与经验积累,通过与服务性企业和行业性企业共同协作,逐步建立起基于组织运行保障、教学质量保障、管控评估保障的校外实习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校企合作保障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组织运行保障

  通过与服务性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化解实习组织保障力的不足,后勤服务转交企业管理,释放了专职教师在管理上的压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利用服务企业及行业企业社会资源,为实习提供教学信息源及实习场所,有利于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根据需求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

  (二)有利于教学质量保障

  “社会需求”和“动态调整”已经成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两个关键词[5]。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相匹配。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实习“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全面的改革与提升,可以达到高校与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6]。首先,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与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合作指导,可以从实践角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保障知识的实用性。其次,专业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紧密联系,按照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教学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的更新,保障课程体系具有时代性。通过协作编写实习指导书及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予以体现,保障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最后,通过校企联合可以依托企业推动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提升校企双方经济效益

  高校借助服务性企业的行业优势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节约实习经费、减轻学生负担;行业企业通过与高校建立友好联系,优先获得优秀毕业人力资源,经过企业培训的毕业生,减少了再培训的支出,保持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性企业通过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可提升企业知名度,拓宽收益来源,保持企业长期经济效益。

  三、校企合作实习保障体系建构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

  1.实习基地保障模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共建、互利、巩固发展的原则,努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以追求各方利益为基点,学校通过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学生实习储备人才,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动手能力[7]。环境设计专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课程及不同年级的实习目标基本可以归纳为写生基地、考察调研认知基地、毕业实习基地。因此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指导”的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首先进行统筹规划,依据课程实习的内容,从基础教学、认知教学、毕业实习三个阶段进行整体考虑,保障基地建设满足不同对象、深度、目标的要求,使基地具有地域差异性、功能差异性。其次重点突出,强调实习基地承担的教学重点,写生基地承担低年级综合风景写生;考察调研基地突出认知对象的典型性、时代性、技术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主要以华南(广州、深圳、珠海)、华东(上海、杭州、苏州)地区为重点考察对象;毕业实习基地以设计院、设计公司为主,分别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地十余家设计院、设计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重点为毕业设计及就业做前期准备。最后分类指导,依据不同基地的实习内容,制定实习任务书,明确学习、调研及实践内容。写生基地由公共艺术教师带队指导,解决素描、速写、色彩等课程上面临的问题;认知实习由景观、建筑、室内、植物课程教师带队,并聘请当地的校外指导教师做分类指导;毕业实习由行业内的专家、一线设计师作为主要指导教师,让学生熟悉行业中的规范、掌握先进设计理念、了解企业运作流程等。

  上述三个实习基地建设策略,保障了实习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差异性,满足了不同阶段教学实习的目标达成。

  2.服务企业保障模式。为减轻综合实习后勤保障过程中的负担,与服务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形成校企联合的服务体系。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在华南、华东地区的认知实习中创新性地与旅游服务企业合作,发挥旅游服务企业的资源优势。旅游服务企业派出导游与地接,全程负责安全管理、交通、住宿、餐饮、票务等后勤组织服务工作。避免了指导教师“双肩挑”,保证了指导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教学中,保障了教学质量。

  (二)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双聘制师资保障模式。为解决实习过程中师资单一所造成的理论结合实践不强,对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校外指导教师进入到实习过程中,形成一个教学和学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多层次师资保障队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为此建立了校外指导教师常聘制与临聘制,常聘制以实习基地中的行业专家、一线设计师、管理者为主,颁发聘任证书。临聘制以实习需求为前提,聘请学校行业内优秀毕业生、行业的长期从业人员加以补充。双聘制的建立保障了实习师资层次结构合理,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2.多目标综合化保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多目标综合化教学保障模式,建构以拓展教学深度、培养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质量保障模式,形成从内容、项目到过程的多层次、多目标的校外实习架构。

  以教学拓展深度为目标,通过协作指导保障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双结合。例如,毕业学生在校外实习的实践项目可以进一步引申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企业可以将实际项目交由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在企业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师生在与企业的多项实际项目合作中,完成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程参与。教师借此成功申报省级、校级科研课题,提高了科研水平;参与学生经过全程实践锻炼,毕业后迅速成为单位业务骨干。

  以完善培养体系为目标,按照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更新。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一年级“风景写生基础综合实习”就是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所表现的风景特征差异性及时修订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将实习拆分为春季写生与秋季写生,并分别选择不同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获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以教学内容针对性为目标,通过协作编写实习指导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予以体现。以课程专题方式提前编制到指导任务书中,实现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计划安排。例如,室内设计方向教师可与校外指导教师和室内设计企业协作,将“装饰材料”“装饰构造与施工”“酒店设计”课程前期调研内容、拟解决问题编入到实习指导教材中,在考察实习过程中逐一对应调查,为该课程对象性的解决问题奠定了知识基础。

  以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在校外实习中将创新项目课题、创业团队培养融入到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使创新项目具备实用性、社会效益性。利用大企业培育孵化学生小微创业团队,使创业团队在企业运作机制、组织架构、发展目标上更为成熟,有助于解决学生就业。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创新课题、创业团队与企业紧密结合,投入到“关注非物质文化保护”“三下乡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课题、项目中,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创业意识得到培养提高,更赢得了高校、企业及政府的肯定。

  (三)校企合作的评估保障体系

  1.服务企业招标模式。为保障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的组织运行质量,与服务性企业进行合作时引入公开招标制度。学院在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的模式中,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习计划及招标要求制定,要求参与招标企业不得少于三家并具备行业资质,企业根据实习计划制定投标文件并投标,学院组织教学管理、实习教师并在党政、财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开标答辩,投票优选后与企业签订合同并执行。服务企业招标模式的开展,保障了校外认识实习的后勤管理优化,减少了教学经费的支出,减轻了学生负担。

  2.校企合作双向评价模式。建立实习质量多方评估机制,通过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成果评价。在认识实习结束后,打破传统模式的实习教师单一评阅模式,将实习作业通过举办教学展览的形式,邀请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阅。在毕业实习中,为企业建立毕业实习评价表,企业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责任心进行评估,学校将企业评价纳入到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当中。评价模式的建立可以暴露学生实习中的知识缺乏与理解偏差[8]、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提供依据。

  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对行业企业、服务企业进行评估。对教师、学生给予评价优良的企业在考察调研、分项指标评分后予以挂牌,并在软硬件建设上对企业进行支撑。这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提供优秀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能够保障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权益。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双赢。校外实习是校企合作最容易取得成果的途径,完善的保障体系是实现校企在内容、方法、目标及制度建构合作的前提,本文分析了传统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校企合作的价值,提出了建立组织保障、质量保障、评估保障三大体系六种模式,三体系六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展开、实习质量的提升、培养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更新,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科研的成长与发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为双方在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并对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本文由校风云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责任编辑,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