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儿童:学校设计永恒的主题---从百年学校设计史看未来学校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8: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文化建设从最初简单朴实的校风、教风、学风,到后来的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现在更是面面俱到,工作作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习理念、信息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追求……几乎囊括学校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每个后面都有一个词、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几句话。这些“文化”,看起来都有道理,不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文化厚实、质量一流的高品质学校的发展轨迹来看,却是一以贯之以学校富有个性的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富有个性、体现特色、彰显底蕴,且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是学校师生高度认同的全部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把寻找学校持续发展动力的思考交给全体师生,形成学校核心文化的广泛认同
  学校要持续稳定地发展靠什么,动力在哪里?我们把问题交给师生,我们让师生思考答案,形成了对学校核心文化的认同。
  1.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不少教职工认为是“校长”,因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看似有道理,可不少“好校长”为什么在这所学校是“好校长”,到其他的学校就不能成为“好校长”,实际工作中的“好校长”拯救不了“不好学校”的例子绝不鲜见,没有哪个“好校长”不是在经验更丰富、精力更投入、期望更高远的情况下上任的。显然,这不是校长的责任,校长不是持久的动力。制度具有阶段性、时代性,在一个时期内具有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制度建设就是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中走过的,有的制度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已经进入了档案室。显然,一项制度也不可能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比制度治理更有效的管理是人文管理,对于学校这样一个人文素养较高的聚集地,管理更应该体现人文精神,展现人文光辉。要引导师生看到:持续而稳定发展的名校,总有一个凝聚力越来越强的人文精神在始终引领着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核心文化。
  2.学校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江苏省金湖中学建校60多年来,在历届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下,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化印迹。面对类别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校文化,如何确立学校的核心文化。在建校60周年之际,我们克服前40多年学校资料缺失的困难,组织人力,采取没有资料以口述为主的方法,编写了《江苏省金湖中学建校60周年大事纪要》,系统地整理出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宝贵财富,包括“三风”、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等。通过征文、座谈多种形式,让师生选择学校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畅谈自己的理解,并以案例或者某个阶段的发展事实,说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从而形成核心文化认同。
  每一个精神文化都在某个时期、某个方面对学校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通过讨论、比较,大家认为,校风“艰苦奋斗、团结上进”应该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学校的校风形成于1961年中秋晚会的现场,凝聚的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智慧和心声,体现的是要赶超当时省先进中学的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真实性、代表性和高度的认同性,不是哪一个领导、哪一个专家确定的。学校发展的成就证明了学校校风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当全校上下自觉践行校风时,即使再困难,仍然创造了骄人的业绩,20世纪80年代的鼎盛印证了这一点,当校风践行不力乃至被遗忘时,学校发展便坎坷重重。学校的特点决定了校风不仅是过去还是现在,未来仍将是学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动力。教师是个良心活,职业要求教师必须要“奋斗”,于自己,于他人,于社会,不允许教师停止奋斗。现代学校的特点决定了靠教师单打独斗不可能教好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群体合作,必须“团结”。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事情,单调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职业懈怠,要求教师必须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3.为什么把成长共同体作为厚植学校核心文化的载体?
  师生从方方面面列举了落实核心文化的途径、载体、方法,全面拓展了践行核心文化的思维广度。讨论中,大家达成了共识:一是突出时代的重点。我们只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建设者,类似于接力比赛其中一棒的运动员,既要着眼于学校过去的继承,又要着眼于学校未来的开拓,更要根据当下时代的特点,确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贡献,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量和修养。我们一致认为,将校风中的“团结”作为当前落实核心文化的重点,凝聚全校合力,推进学校的发展。二是确立践行核心文化的载体。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团结合作”,与学校的核心文化“团结”高度契合。基于两者的高度契合点,将共同体建设作为学校落实核心文化的载体,本着“教学相长”的思想,“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思想等,确立了“以厚植学校核心文化为目的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研究”省级课题,集中全校的力量,借助专家的智慧,厚植学校的核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二、让学校核心文化在成长共同体建设中落地生根,提高实践核心文化的自觉性
  学校以成长共同体为平台和载体,营造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的和谐氛围,提升师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教学等方面的聚合力,把核心文化“团结”落到实处。
  1.明确师生成长共同体研究的基本定位。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以及具体实践案例分析,研究各种形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念、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以及管理评价等,明确了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基本定位,即具有共同目标任务的师生,本着志愿的原则组织在一起,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团体。基本定位主要突出“师生”和“成长”两个方面。一是现行的学校共同体研究基本是以学生为主,现代社会知识和能力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教师也需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教学相长”更加具有情感性和现实性,因此,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构成不仅仅局限于“生生”,还包括“师师”和“师生”。二是学校共同体研究目前多是“学习共同体”,学校共同体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还包括“德育”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以相同兴趣为基础的“非正式”共同体等,涵盖师生的德育、教学、体育、心理、审美、实践活动、总务后勤等方方面面,故确定为“成长共同体”。
  2.创新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有效模式。
  学校积极引导全校师生打破新概念、新名词带来的神秘,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惧,从学校优良传统学起,从教育一线问题入手,做好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具体工作的“结合”文章,变“各行其道”为“整体推进”,使有效的师生成长共同体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在德育方面:“书记之家”是由党组织书记和团组织书记组成的一个成长共同体,主要是加强党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培养团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使党的力量后继有人;由校团委发起,年轻班主任自发参与的“年轻班主任沙龙”,促进并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解决班主任年龄老化、短缺的问题;在“五星级班集体”创建过程中,年级将各班负责争取每颗星的小组组织成一个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使年级的五星级班级创建走在全校的前头。有的班级建立“携手成长”共同体,即在全班选出9个你心目中能够带着大家一起进步的同学,按照得票数多少确定9名同学,然后实行“双向选择”,组成9个成长共同体,大家共同制定全面发展的比赛规则,由家长委员会实施奖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师生学习方面:班级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探索处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可能性,通过研究提高学习效益的可行性,以及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可操作性。教师按照学科、课题、年龄、兴趣等不同要素,组成不同的小组,提高教师学习的针对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按照发展层次不同,分别构建“未来特级教师共同体”、市县两级“骨干教师共同体”“青年教师共同体”,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加快教师成长的速度。以课题构建专业研究共同体,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高组织保证。构建以学科教研室、教研组、核心备课组为组织形式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两试两优化、三课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模式,提高教研效果。在非正式共同体建设方面:按照师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特长,本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原则,由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共同体,如各类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等。
  3.在师生成长共同体运行中落实学校核心文化。
  学校把成长共同体作为落实“团结”这一核心文化的载体,在成长共同体的组织运行中有意识探索了“团结”落地生根的途径。在成长共同体构建时坚持“志愿”。因此,不少成长共同体只是在某些年级、班级、群体中组建,没有“全面推开”,也绝不用行政手段“全面推开”,所有的成长共同体进出自由。在目标任务确立时坚持“同向”,每一个成长共同体目标任务的确定都必须是民主的,由全体成员共同制定,个别成员觉得目标任务与自己的意愿不一致且不能认同,无法协商达成一致的可以自由退出。在规则执行时坚持“无条件”。成长共同体进入正式运行后,集体确定的所有制度,每一个个体都必须自觉执行,否则或退出,或责令退出。在个体地位上坚持“服从”。在成长共同体运行过程中,出现个人时间、利益与成长共同体之间相冲突时,个人必须服从成长共同体,而且是无条件的,以保证成长共同体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成长共同体运行的过程中,个体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其他成员要有包容之心,不可求全责备。
  三、在成长共同体建设中丰富学校核心文化内涵,增强核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动力
  我们将成长共同体建设中有关“团结”这个学校核心文化提升的路径、原则、方法等及时总结并运用于其他形式的工作中,借助成长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团结”惯性,及时提升学校核心文化的层次,提升师生的素养,引领学校的持续发展。
  1.将成长共同体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设计中。
  成长共同体建设写进了学校“十三五”规划,作为推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等各个方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以此厚植学校的核心文化,带动学校文化的整体提升,引领学校的持续发展。成长共同体为学校的发展输入了正能量,学校给予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2.将成长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探索出的运行规则迁移进厚植学校核心文化的具体工作中。
  学校“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在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等方面,问计于师生,先民主后集中,最后讨论通过。对于教师个人的困难,只要学校能够做到的都全力帮助,并在活动中体现大家庭的温暖。学校以文化和感情留人,对于因家庭、待遇等问题需要调出的,本着“志愿”的原则,不卡不堵,好聚好散,使得走的舍不得,走了还想着帮助学校发展。
  3.以制度促进师生在成长共同体建设中自觉践行核心文化。
  在学校考核中,学校在重视个人表现的同时,更重视所在成长共同体的考核,以确定表彰奖励。如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实绩时,不但看个人的班级学科成绩,而且要看所任教班级所有学科全部学生的成绩,还要看教研组这个共同体在省市的地位和影响,让在成长共同体中贡献不大的不好意思,让只想着单干的得不到利益和荣誉,引导和促使大家自觉践行“团结”这一核心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3-29 14:23 , Processed in 0.1169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