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章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3:4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十章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这是海尔总裁张瑞敏针对淡季市场的至理名言。如果你认为市场是淡季的,就不可能想办法改变现状,就会认为卖不出去是正常的。可是,面对淡季市场,就要静观其变、守株待兔吗?
我把对待淡季的思想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层:淡季休息,等待旺季业绩很差
第二层:淡季做思想,旺季做市场业绩一般
第三层:淡季造势,旺季取利业绩优良
第四层:抓住旺季,赢在淡季业绩突出
第五层:别人淡季,我的旺季业绩惊人
从层次上来看,第一层是守株待兔型,市场不会青睐不想付出、只想收获的人,所以最终只能一败涂地,把自己的希望变成肥皂泡;第二层是有备无患型,在淡季做好思想工作,旺季全面行动,虽然旺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之下还是很弱;第三层是蓄势待发型,通过淡季的组织活动,把旺季市场做得红火,相对来说业绩会比较优秀;第四层是彼竭我赢型,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工作,我要比别人多做一点,结果业绩一定会很突出;最高境界应该是第五层,属于巧借东风型,当大家都认为是淡季的时候,他却当成旺季来对待,全力以赴的开展工作,业绩一定会相当惊人。因为在这里根本就没有淡季而言,旺季是旺季,淡季也是旺季。只有达到这样的思想认识高度和对市场的热情,才能做好自己的招生市场。所以说,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淡季与旺季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假设你认为旺季是淡季,那你就不会去行动,市场机会就会错失,最后旺季真的成了淡季。只要主观上去努力,不要消极怠工,天天都是旺季。通常情况下,招生的旺季集中在6、7、8、9 四个月上,其余的八个月都是怎么安排的呢?大多数的招生工作都是按这样的流程进行的。
第一阶段、成长期:3、4、5 月进行招兵买马、扩大队伍、组织培训、宣传造势。
第二阶段、成熟期:6、7、8 月进行加强管理、促销活动、抢占市场、具体实施。
第三阶段、衰退期:9、10、11 月进行后续跟踪、总结经验。
第四阶段、休眠期:12、1、2 月开始停止招生、养精蓄锐。
试问,这样的流程理想吗?能取得更大的收获吗?当然不理想,收获也会一般,这是传统规律给人制造的一种误区,如果你按这个规律办事,笔者提醒您“您上当了”。其实,修养生息、稍作调整、片刻的“小憩” 、等待旺季等等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惯性淡季思维。如果简单地将全年的招生时段分为淡旺季,就会陷入自己设定的怪圈“淡季更淡、旺季不旺。”在招生市场竞争无比空前的今天,淡季,将不再是个平淡的时期,在淡季,只有比竞争对手反应快,出其不意,抢先造势,在策略上领先,在专业上更新、在渠道上改进、在行为上迅速、在竞争中方能占据主动。否则将陷入旺季资源战、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抢夺战的系列混战中,消耗大,效果不理想,年复一年,身心疲惫。所以说,如何把淡季变成旺季,成了学校招生竞争的核心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淡季的优势,合理利用淡季招生呢?下面笔者谈谈看法。
1、删除淡季概念。
首先,我们要做自己的思想工作,在招生市场没淡季,把淡季的思想在大脑里删除。所谓的淡季,学校认为学生们都有所选择了,没有生源了,于是促销活动不做了,宣传停止了,招生活动减少了,拜访不勤了,咨询无热情了,经营战略僵化了,这一切致使招生业绩越来越不景气,待下一个“淡季”到来之时,更是借口充足而愈加不努力,如此陷入“淡季”的怪圈。所以说,删除淡季概念是更好的开展招生工作的前提。
很多产品都有所谓的淡旺季之分,例如饮品、食品、空调、服装等。每年的10 月末到次年的3 月初,饮料市场进入了消费淡季,产品销售停滞、现金流量骤减、经销商态度消极等情况会出现。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月饼的销售异常火爆,而一旦中秋节过去,月饼便无人过问。服装也是如此,冬装、夏装的界限十分分明。而对于空调而言,夏季是销售热潮,冬季的消费热情则被冷冻。招生更是如此,每年把主要招生活动都集中在第三季度,过了第三季度就开始停止招生。
“淡季”,其实是一个并不准确的概念,因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如一味地相信淡季,在淡季无所作为,认为淡季就应该很淡,就会陷入误区。一些学校也借此压缩各项开支,停止招生活动,撤下宣传广告,一派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偃旗息鼓的态势,
甚至干脆让招生人员放假,这对学校是非常不利的,等到明年所谓的旺季再找原来的招生人员时,已经转行或到其它学校去招生了,造成人才的流失。
所以,我们应该彻底删除“淡季”意识,树立“淡季不淡,全年都旺”的全新观念。实际上,我们应该相信“市”在人为,只要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措施,“淡季”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比所谓的旺季招生更好。
2、坚持正确想法。
我们的正确想法是“别人的淡季就是我的旺季”。人的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正确的思想才会指引正确方向,坚持正确方向才能成功。在我们的思想里,每时每刻都是旺季,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想法,方能成就自我。
3、分析“淡季”优势。
从现在开始,笔者要把淡季加上引号,因为我们的思想里没有“淡季”这个概念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淡季”到来,别人开始休息或调整,这时,我们的机会来了。首先,市场无竞争;无专业竞争;无人才竞争;无促销竞争;无宣传竞争;无学费竞争。这么多的竞争都没有了,请问,这算不算我们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在各方面的开销少了:广告宣传费用低;人员开支低;渠道运营费用低。整体的投入费用降低了,请问,这算不算我们的优势?再有,招生目标更有针对性,成功率高;转化率高;促成率高。请问,这又算不算我们的优势?这么多的优势,如果我们不去利用,我们的智慧都被白白浪费了。
4、转变市场、重新确定招生目标。
过了6、7、8、9 月份就没有生源了吗?这是错误的,其实生源还有,只是生源不集中了。给大家举个真实的成功案例,06 年的冬天,笔者在北京的一所民办学校工作,在大家都认为是“淡季”的时候,我们学校却喊出了一句“冬是旺季”的招生口号。然后便开始找冬季招生的切入点,以集中宣传改为分散宣传;以专业更新吸引学生;以集中活动改成单兵作战;以优惠待遇吸引出色招生人才;以渠道更新创造机会;以控制开支节省费用;以转变市场来重新确定生源目标等,采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招生工作,让我们证实了“冬天的确是招生旺季!”在年终做总结的时候发现一个另你我都意想不到的结果:6、7、8、9 四个月的招生业绩与10、11、12、1 四个月的招生业绩持平。这就是“淡季”的魅力。
别的先不谈,咱们先说说如何转变市场,在所谓的旺季里,我们针对的目标学员都是大面积的毕业生,包括小学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等。过了这个阶段,大多数的毕业生有了自己的去向。去的我们留不住了,但是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少数没去向的。但是这个少数是相对的少数,如果我们能招来少数中的少数,对我们也是相当巨大的数字。
以初、高中学生为例,很多没有升入理想学校的学生有的开始补习;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开始做小生意;有的无业闲逛,其实这些人还是我们的招生对象,补习生往往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前途并不看好,学生自己也信心不足,所以做补习生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外出打工的学生,一般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而且学生自己又不努力的,针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先做通家长工作,取得支持,有了学生在外的联系方式,然后从人生职业生涯上来规划策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我觉得工作也不难。那些做小生意的学生往往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以为钱好赚,结果那些不理性的想法很快会变成了残酷的现实,这时候也是我们招生的好机会。无业闲逛的学生我们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解决,只要我们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败找借口,都会成功。
此外,初中的学校都有升学率、评奖金、定职称等考核措施,所以教师会在考试前阶段对一些差等生进行劝退,这些被劝退的学生也是我们的招生对象。很多在读高一的学生因为从初中到高中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的加重,会造成心理压力,所以会形成一种对学习失去信心的现象。在读高二的学生经过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很差,对自己考入好的大学无望,也会失去信心。在读高三的学生基本上可以确定自己的方向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后等生,我们可以提前做工作,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多做工作,即便不马上报名,也会留下一个选择的空间,等高考过后,我们的学校就成了他的首选。这些学生都是以就业为主的招生学校的选择对象。如果根据自己学校专业的设置情况进行挖掘,还可以发现很多招生目标,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对想法付诸行动,你就会成功。
“夏天吃火锅,冬天吃冰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反季节销售的现象是越来越多。实际上,别人所认为的“淡季”,往往只是某一区域的淡季,而非所有市场的淡季。就像地球一样,一面是夜色深沉,另一面却正是阳光普照;一边是银装素裹,另一边却是热浪汹涌。招生市场太大了,而且是时刻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开展进去而已,所以造成了“淡季”。因此,当所谓的“淡季”到来时,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市场转移,去寻找更合适的招生市场和更切实的招生办法,无疑会让我们“柳暗花明”。
5、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所有的学校都将新专业准备放到“淡季”来推广时,有个别的学校已经在招生“旺季”完成了,既实现了招生,又带动了新专业的推广,两项工作同时开展,那就要比别人多付双倍的努力。这是由学校的全年整体计划决定的,每个环节都力争做到位,才能保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所以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充分的准备体现在计划制定的周密性、合理性、可行性上面,当“淡季”来临,各个学校招生人员修养生息的时候,我们按照既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着招生工作部署,一定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营销界盛传的一句话是“淡季做市场,旺季做销量”。
6、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品牌推广。
许多学校在一个招生“旺季”结束以后,其宣传活动、品牌推广也偃旗息鼓,他们认为在招生的“淡季”,就算花掉十二分力气去做宣传推广,业绩也上不去。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招生的“淡季”,大多数学校都进入了休整期,在“旺季”大量运用的媒体宣传以及公关活动资源在淡季基本闲置,此时做宣传没有竞争,宣传的费用也会降低,宣传更有针对性。另外,在招生“旺季”,学生和家长容易受到促销等利益因素的诱导,选择缺乏理性分析,而在“淡季”,他们对于选择和认识更趋于理性,从注重专业的学费和赠品转移到注重学校的品牌和教学质量上来。所以学校应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强化品牌观念,扩大品牌知名度。无论是从推广成本方面还是从宣传效果方面,相对“旺季”都具有较大优势。
7、制定方案、渠道创新。
通常,进入了招生“淡季”,正常的招生渠道就会萎缩,但同时另外一些招生渠道却成为新的机会。比如:“旺季”时多数都采取电话招生渠道、会议招生渠道、短信招生渠道等,过了“旺季”生源就会很零散,这些渠道显然发挥不了作用,这时我们应该利用网络招生渠道,网络的普及给我们找集散生源提供了新的战场。此外,我们重点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做在校新生的家访,通过家访,找出在校生的同乡、同学、朋友哪些还没入学选择,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实践证明,如果这项工作开展的具体细致,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资源潜力很大。通过对招生市场资料的大量收集、整理与分析,进行正确的指标对比,遵循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识别市场机会,就能捕捉到适合当前市场状况下的招生方案。面对“淡季”市场,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自主创造招生机会,寻找新的切入点,这是让“淡季”不淡的重要手段。
8、灵活应变,应对竞争对手跟近。
现在是信息社会,当今市场效仿无处不在,这一点是令很多人最头痛的事,你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和精力做了一套可行性方案,今天开始执行,明天就会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在效仿你。所以我们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跟进抢夺市场,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在方案上要做到保密,让竞争对手看到形势,但看不到实质。然后,在方案推广上要打时间差,让竞争对手跟进时已没有市场,我们再进行渠道更新,永远走在别人前面,才是行业的领头羊。同时,我们的新专业开设、入学的售后服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团队和成员的激励等措施也要进行有效调整,打竞争对手个措手不及。
9、要加强对招生人员的激励。
“淡季”招生人员工作热情普遍不高,调动招生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容忽视。在“淡季”来临时,有的学校因为业绩上不去,财务有点紧张,所以在这时候开始拖延招生人员的工资,这样的方式无疑会消减员工的积极性,进入了“淡季”业绩的恶性循环,越不开工资,员工越没积极性,业绩就会越下滑,结果一败涂地。有的学校在这方面工作就做的很好,无论“淡季”还是“旺季”,招生人员的工资都是按时发放的,一天也不会耽误,所有的员工都很卖力,因为他们心理有底,自己的汗水不会白流。学校只有这样做才能调动招生人员的积极性,在学校里都是认为招生工作第一,那薪水也应该考虑第一,一刻也不能耽搁。晚发一天,这一天招生人员就会有反应,如果说工资能省下来,那就永远也不要发了,既然省不下来,那就赶在第一时间发,这就是对员工一种自然的激励。其它方面的激励我就不多说了(可以参考团队激励篇),每个学校的情况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激励,设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且一定要及时兑现机制的承诺。
10、“产品创新、引导消费”。
“淡季”的形成,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一定联系,如果能够引导甚至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就能够增加销售。同时,要不断创新,迎合顾客。创新是企业提升业绩的源泉,面临冬季啤酒市场的低迷,一些厂家开发出了暖啤,火锅啤,在淡季创造了新的增长点,通过创新取胜。随着国内休闲生活方式的兴起,休闲服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在正式场所才适合的西服,销量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服厂家打出了“西服也休闲”的消费理念,并对产品设计进行了改进,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就是有效的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比如,露露集团通过制造新的卖点“夏季喝加冰的露露,冬季喝热热的露露”在销售淡季吸引、引导消费者,并不断强化产品“冷饮冷清,热饮去寒”这一功能诉求,结果销售情况很好。那么,在“淡季”里我们也要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更新,适时更新,不断满足学生的求学需要,不断的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引导观念上也要下功夫,找出自己学校专业的卖点,扩大宣传与影响。如:“毕业就工作,薪水很微薄,毕业学技术,保证高收入。”通过这样的诉求,会正确的引导一部分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最后,还要注意控制费用,降低成本。科学降低投入成本,是招生管理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业绩的途径之一。所以,在招生所谓的“淡季”,更应把握此策略的有效运用。总之,面对因各种变化而导致的市场萎缩,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引领招生工作;实施创造性的招生方案,才能走出“淡季”怪圈,提升招生业绩。让我们全力以赴,赢就要赢在“淡季”上。切不可忽视了“淡季”,让大好的机会白白溜走。把握“淡季”优势,才能决胜于今天的招生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4-24 21:57 , Processed in 0.1251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