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培训模式创新实践第五节ESP培训过程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12: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节ESP培训过程优化
ESP是一种为满足不同类型英语学习者的不同需要的教学途径,这就 意味着ESP管理人员和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各类学习者设计恰当的 课程。设计课程时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ESP学习者的目的
与职业、工作有关还是与学业、学术有关;学习英语是为了听说还是为了读写。
第二,ESP课程涉及的人员
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检查验收人员等以及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ESP教学环境:场地、设备、手段。
ESP教学的时间:起止时间、总学时、周学时、时间分配。
ESP教学的内容:教学和训练的语言点、难易度、语言技能、专业领域。
ESP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理论依据,课内外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听 说法、功能法、交际法等)和教学活动。
ESP课程设计的主要过程有:需要分析、大纲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 材的选编、考试和评估。以下较为详尽地探讨这些过程。
一、需要分析
需要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 一。“需要分析”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目标需要(target needs),即分析学习者 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另一层是学习需要(learrnng needs),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 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需要着眼于起点和结果,而学习需要着眼于教学过程。
1.目标需要分析
(1)     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任何一个学习英语的人都有他的目的和动机。有的人学英语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学。如英语(一般英语)在我国的中学里 是必修课,中学生不学英语或英语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因此中学生学英 语的目的之一是对付考试。有的人学英语是为了提高自我、完善自我。ESP学习者绝大多数是成年人,尽管他们各有各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但有一 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学英语的目的非常明确。比如在校的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新闻等专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学英语的目的是为将要 从事的工作做准备。在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英 语这门工具以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岗前英语培训班和在职英语培训班的学员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搞好他们的工作。
(2)使用英语的情况:除分析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外,还必须分析学习者将来使用英语的情况,找出他们在交际过程中需要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有 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比如,外经贸人员必须懂得商业函电的阅读和写作;能 够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样本、商品目录等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在有关的会议和谈判中进行有效的交际。这些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对课程设计大 有用处。
(3) 学习者缺些什么:除了解学习者在应用中需要些什么外,还应该了解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些什么,从而找出学习者还缺些什么。学生所欠缺的 就应该是ESP课程要教的。课程设计者要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目标需要和英语基础,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4) 想学些什么: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仅仅是课程设计者的主观分析,所得结果是否符合ESP学习者的愿望呢?请分析下面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准 备去美国某所大学攻读化学硕士学位的中国研究生,按常规分析,他要在美国大学里听化学课、阅读化学课本和其他化学参考书、写化学作业、做化学 实验、参加化学考试。为他设计英语课程时,很可能会在化学领域内进行听 读写的训练。但他本人可能会想:我的词汇量太少,有些语法概念也不太清楚,我要加强基础英语训练,以便顺利地通过QOEFL考试,争取美国校方 提供奖学金。要在美国生活,我还得加强日常的听说训练。ESP课程设计 者与ESP学习者对课程的想法差距很大,但都有充分的理由。学习的愿望与学习的动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教的东西正好是学生想学的东西,学 习者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就好。
(5) 目标需要分析的方法
进行目标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和 选择答案,印发给ESP教师、学员、用人部门填写;采访,观察,收集数据和资 料,咨询等。
目标需要分析是一个涉及面广、纷繁复杂的重要过程,宜根据需要和可 能尽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同时,目标需要分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分析的 结果也不是不可修改的,恰恰相反,这些分析结果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修改、补充、完善。分析的内容包括:
① 为什么学英语?
为了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为了找一个好的职业或搞好工作!
为了某种培训!
或者以上几项兼而有之;
为了其他目的,如提高身份、地位,考试、晋升等。
② 如何使用英语?
所用技能:听、说、读、写、译!
使用渠道:面对面、电话、计算机或其他渠道。
③ 在哪些范围内使用英语?
使用领域:科技、工程、商务、医学、管理、服务、通讯、交通等!
使用级别:大学生、研究生、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专家。
④ 和谁一起使用英语?
交际对象: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英语为英语的人!
交际对象的知识水平:专家、学生、一般群众!
交际者间的关系:同事、同学、师生、上下级、商家与顾客等。
⑤ 在哪些场合使用英语?
处所:办公室、课堂、图书馆、车间、旅馆、博物馆……
人际环境:会议、对话、演讲、电话交谈……
语言环境:国内、国外。
⑥ 么时候使用英语?
使用时间:在ESP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学习结束后;
使用频率:经常、偶尔;零星时间使用,较长时间使用。
ESP涉及各种层次的人,被调查者对目标需要的反应也必然会大相径庭,因而ESP课程设计者在充分收集意见的基础上,要综合分析,仔细权衡 利弊,协调各方权益,作出最优设计。
2.学习需要分析
“目标需要”分析着重解决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实际交际时必须掌握的语 言知识和语言技巧,而“学习需要”分析着重探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学
习需要”分析的项目有"
(1)  学生为什么选修英语课?
必选课还是任选课;
掌握英语的这种需要迫切还是不迫切"
选此课程是否与金钱、地位、职务晋升有关;
选此课程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此课程的态度:真正想提高英语水平还是一般地学学而已;乐意花时间去学还是觉得它是一种额外负担。
(2)  学生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学习的背景"
对教和学的观念;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
(3)  学习的条件如何?
教师的数量和水平"
教师对ESP的态度;
教师对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
课外活动。
(4)  学生本身的情况如何?
学生的年龄和性别"
现有的英语基础;
有些什么样的专业知识"
学生的志趣;
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学生习惯于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英语的态度。
(5)  教学环境如何?
教学环境是否舒适、安静。
(6)     教学时间如何?
上课时间在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每天上课还是隔天上课;每周一次课还是每周二次、三次、四次;
全脱产、半脱产还是业余;
边学边用还是先学后用。
“目标需要”分析语言的应用,“学习需要”分析语言的学习。如果把“目标需要”分析看成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分析,那么“学习需要”分析可看成是 “以学习为中心”的分析。如果把“目标需要”看成是“客观需要”的话,那么 “学习需要”可看成是“主观需要”。如果把ESP的过程比作一个旅程的话, “目标需要”分析确定出发点和目的地,“学习需要”分析确定从出发点到目 的地的旅行路线和旅行方式。在ESP课程设计中,这两种分析都是不可缺 的。
ESP教师可根据从“目标需要”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即学生学习的目的、 英语基础、交际方式、社会作用,预先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教学开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评价和修改原来的需要分析结论。
二、ESP的课程设计三大模式
需要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并不 能与课程设计一一对应,必须进行筛选、归纳、整理。众所周知,课程设计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涉及面广,十分复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 下三种模式:
1. 以语言为中心设计课程
以语言为中心设计课程是最简便,也是英语教师们最熟悉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在ESP早期最为盛行。这种模式尽可能地把“目标需要”分析所 得到的语言项目变成ESP课程的内容。设计程序如下:
这种课程设计模式直截了当、简便易行,广泛使用,但它有以下一些局 限性:
                                                   
第一,尽管它是从分析学生的情况入手,好像突出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但实际上只是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哪一部分内容时才考虑学生,在其他阶 段几乎不太考虑学生方面的因素。人所共知,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教学的成败;而学生又是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 得考虑学生。在以语言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二,以语言为中心设计课程的过程是静态的,缺乏灵活性。它没有考 虑到人类行为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也没有信息反馈途径。万一初始分析 有误,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这种模式就难以应变。
第三,以语言为中心的模式有误导作用。由于这种模式貌似系统,自然 而然地使人误认为所学知识也是系统的,系统地陈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 自然而然地使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其实,学习中的系统化不是那样简单的。当然把知识系统化对学习大有帮助,但这种系统仅仅是外在系统。外在系 统还不能保证所学的知识就系统化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把新学的知 识融入原有的知识,在大脑里重新编码、储存(即消化、吸收)以形成我们自 己的内在知识系统。大量的研究表明,只有这种内在的知识系统才能在思维活动中发挥作用。
第四,以语言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忽略了其他许多在课程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在“需要分析”过程中获得的大量信息为制订教学大纲和 编写教材提供依据,但教学的成功与否还有许多因素。如影响教学的重要 因素之一是趣味性。“需要分析”可以帮助决定教学和教材的语言项目,但不能帮助决定所选编的教材是否有趣,也不能帮助决定所组织的教学活动 是否有趣。再如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提高教和学的效 率等问题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五,以语言为中心所进行的需要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语言的表层现象,没有很好地探讨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就是说,以语言为中心的模式 注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总之,以语 言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忽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2. 以技能为中心设计课程
以技能为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任何一种语言行为都有某种技能和策略在起作用。这些技能和策略既可帮助产生话语和篇章,也可 以帮助理解话语和篇章。以技能为中心的模式透过语言的表层结构而注重 语言的交际功能。以技能为中心的模式在陈述教学目标时既陈述语言行为方面的目的又陈述语言能力方面的目标。这种模式既进行语言知识的传 授,更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来培养学 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在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日益盛行。在这些国家的高等院校里,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学习英语,他们学英 语的目的是阅读专业文献。这种类型的ESP课程有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正 如霍姆斯1982年指出的那样:ESP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二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阅读专业文献,但在整 个教学阶段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上述目标。另外,学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主要加强基础,包括专业基础,真正的专业知识学得很少。这些因素 表明在ESP课程结束时就能阅读专业文献的目标难以达到。
据此,我们可以把ESP课程看成是帮助学习者达到某种目标的一个过 程,勿须过分强调一定要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是强调使学习者在这个过程
中真正有所收获。像霍姆斯说的那样:
(这种强调过程的作法)……至少是现实的。它强调技能和过程,使学习者了解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鼓励他们在课程结束之后继续去攻读专 业文献,继续提高英语水平。
所以,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对某一英语语域分析结果的反应,也是对教学时间不够和学生专业知识贫乏等现实所作出的比较符合实 际的反应。实际上,这种模式有助于学习者在ESP课程结束之后继续提高 能力。它的目的不是向学生提供一大堆某一语域的语言知识,而是让学生 掌握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技能和方法。不是给学生输血,而是让学生建立起造血机制。
在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中,需要分析有两种作用:一方面找出在某一专业领域进行交际所需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课程设计者发现ESP 课堂上学习者的能力和潜力,因此可以说以技能为中心比以语言为中心更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以技能为中心的模式注重学习者对语言 进行加工处理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注重找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的积 极因素而不是仅仅找出他们缺什么;把目标定得比较笼统,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学到一些东西而不至于因没实现既定目标而灰心丧气。以技能为中心设 计ESP课程的程序如下:


尽管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比较注重学习者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仍然把学习者作为语言的使用者而不是语言的学习者。这个模式所关 心的是语言的使用过程而不是语言的学习过程。
3. 以学习为中心设计课程
语言教学应“以学习为中心”是应用语言学的一种新观点,它更深刻、更全面地分析了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在此之前的相当长的时期里,教育界喊得最响的口号是“以学生为中 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依据是:学习完全是由学生决定的。教师可以左右教学的内容,但学生学什么则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因而学习被看成是学生 使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去理解和接收新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内在思维 过程。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使用这些知识去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动力。这种提法过分地强调了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 程。
“以学习为中心”的主要依据是: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大脑活动过 程,而且还是一个学习者与社会不断协调的过程。社会对学习者提出一定 的目标要求(在ESP领域,这种目标要求具体化为在目标情景中的语言行 为(而学习者则必须尽可能地达到或接近这种目标要求,否则将遭淘汰。 当然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和速度,但决不可以背离这个大方向,社会大环境对英语教学有决定性的影响。只要我们回忆一下 建国以来我国英语教学所走过的坎坷历程就能深刻理解这一论点。50年代 全面学苏联,全国的大学和许多中学普遍开设俄语课程。由于国际风云的变幻,一夜之间全国又普遍开设英语课。以后的一个时期受“我是中国人, 何必学洋文”的影响,英语教学领域成了重灾区,在有些地方几乎到了被取 消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的英语热一阵高过一阵,经久不衰。英语教学,特别是ESP,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学校的校风、学风、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条件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 大影响。因此,在设计ESP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再是课程设计 者和教师们考虑的唯一因素。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除学生 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要考虑。这就是提倡“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因。
“以学习为中心”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学生的需要。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和在将来工作中 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摸清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好恶、 志趣和愿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 社会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需要大量的一专多能的英语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方 法等都必须考虑社会需求,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 语言教学自身的规律。在考虑学生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要考 虑语言教学本身的规律,如整体性、连贯性、实践性等。违背规律必然是欲 速则不达,后患无穷。
(4)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工作态 度、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时间、学习条件、教学条件、学校的管理
水平等。
“以学习为中心”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注意发挥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同时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氛围,使内因和外因紧密结合,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学习为中心设计ESP课程的程序如下图: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在课程设计的每 一个阶段都着重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而以语言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仅 在目标情景分析时才强调这个因素,在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中也仅在进行目标情景和学习情景分析时才重点地考虑学生这个因素。其次, 以语言为中心和以技能为中心均注重语言的使用,而以学习为中心则注重语言的学习,学习过程理所当然是课程设计者和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再 次,ESP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程设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诸多因素相 互影响。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流程,有一套完 整、科学的反馈系统。最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以学习为中心
的课程设计模式始终突出学生的要求和作用,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虽调 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更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的东西印象深 刻,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概要地介绍了进行需要分析的意义、原理、方法,以及如何把需要 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有效地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去。需要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关 键,对制订大纲、选编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测试评估方式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再概括说一下课程设计的一些做法。
我们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确定了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即教学的终点;又通过对学生的初步分析或预测,如通过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分级(班)考 试、摸底考试、问卷调查等形式,大致了解了他们已有的语言基础,已经掌握 的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这就是教学的起点。明确了起点和终点,就可以根据学习的时间和教学条件来设计课程或设置课程。设计时,宜从大到小,按 条块来设计。通常可把所有课程分成必修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在每大块里 又可以分成公共课、英语课和专业课。绝大多数ESP从业人员对这些步骤 都比较熟悉,不再详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4-26 06:41 , Processed in 0.12066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