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刍议家庭德育环境的构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5: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是构建和谐德育的重要环节。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当前中小学德育效果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家庭德育环境的建设,以及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教合一的德育环境。
  一、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文化知识教育、家庭德育和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家庭为形式的家庭德育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不良的家庭教育或放弃家庭教育,则对德育起到了消极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培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方向和效果,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德育环境,要求我们把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和社会德育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三者和谐统一的德育环境。德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的各种因素对德育的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很多,有社会、学校因素,也有家庭因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有的是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对孩子缺乏教育;有的是单亲家庭,由于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有的是家长对待孩子简单粗暴,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忧郁;少数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不堪重负;父母及祖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在现代化社会中,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给德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许多困难,特别是网络大发展,一方面给孩子成长提供了现代化的信息背景,同时又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家庭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是做好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
  二、家庭德育环境是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前提
  家庭的客观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家庭的经济、结构、家长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要优化家庭德育环境,首先是要优化家庭的客观环境,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品德形成,是个体自觉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生活的起点,是人的第一个环境,家长、社会和学校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便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等。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品德发展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多元化和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必然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的孩子通常会有自卑倾向,可也有家庭贫穷的孩子把外在的物质条件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关键是家长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去利用这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把现有的家庭条件做一种教育资源去引导学生。
  家庭结构是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实施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主要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两种。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大家庭,这种家庭由于人多,又有老人专门照顾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和管理有利,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代沟的存在,势必会影响着教育效果。统一教育思想和步调应是现代家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家长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去正确引导学生,从而行成一个很好的教育合力。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特点是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关系密切,内聚力较强,容易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也较好。但这种家庭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和同龄小朋友,让孩子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
  三、提高家长德育素质是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核心
  家长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性质,提高家长的素质是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核心。家长的素质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家庭教育的效果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素质偏低,跟不上新时代需要,有些家长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教育是唯钱、唯权、唯实惠、个人至上等错误观念的教育;二是家教方法不当,而对孩子的期望值又过高,存在只抓学习成绩,忽视其他方面培养的倾向;三是在教育方法上,有的是指责多于鼓励,教训多于理解,高压多于疏导,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的却是一味溺爱、娇宠和放纵。总体来说,转型期社会的变革及家庭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消极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突出。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生活榜样,家长的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家长本身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那么孩子耳濡目染,必然会受其影响,家长应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的教养态度如果是保护的、非干涉的、合理的、民主的态度,那就容易培养孩子领导能力、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特征;家长如果采取拒绝的、干涉的、溺爱的、支配的、独裁的、压迫的态度,那么就容易使孩子显示出适应能力差、神经质、反抗性、依赖性、情绪不稳定等品格特征。
  四、优化家庭德育方式是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关键
  家庭德育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效果,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有些家长一谈到教育,就认为对孩子只能靠打骂,不打不骂不成人;有的认为孩子成长靠自己,家长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行;有的对孩子大事小事什么都管,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结果事与愿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这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容易形成自私、孤独、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他们渴求与父母平等相处、平等交流,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影响。现代的家庭教育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也不能放任孩子。优化家庭德育方式是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关键。
  首先要选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有正确的养育方式、养育观念,提高自身品德素养,父母应该学习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知识,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与儿童品德个性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采用物质鼓励,这是不可取的。要恰当地运用奖励,过多过滥的奖励会失去原有的强化和激励作用。
  其次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要选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许多父母只重视自己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但孩子的思想觉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有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孩子分不清孰是孰非,久而久之,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德育应有的教育效果。父母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独立自主精神与自我教育能力。
  再次要构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人的情绪是受环境制约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充分说明家庭环境的重要。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德育外部环境,更为主要的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和谐的家庭内部环境,因为学生主要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父母是孩子教育最直接的教师,父母榜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根据我们所调查的家庭教育现状统计,家长的职业、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经济状况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养成。农村的许多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们性格孤僻,爱说谎话,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有许多孩子由于痴迷网络游戏而养成了逃课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有一项数据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成正相关,没有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就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家庭的教育环境,家长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及期望,家长的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学生的品德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就要优化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教和谐的德育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3-29 14:26 , Processed in 0.1035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