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4:2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对构建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导向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创了“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文章主要分析该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路径选择趋势。
  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工程造价专业发展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主要培养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了较大部分的社会需求,然而当前培训学校高职人才培养出现了“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综合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经过多轮教改,现行的培训学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生在校学习理论后再到企业实习半年或一年,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场综合能力。受制于企业规模、制度等影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合适的土壤,与企业需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互融是培训学校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是认识工程项目管理最早的民族之一。古代大兴土木之前需要匠师根据材料消耗量计算工作的天数和用工人数,这使得历代工匠积累了丰富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经验,经过整理归纳逐步形成了今天工程造价控制的雏形。江西理工大学于1986年率先开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工程造价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9月,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共92所,一般学制为3年,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应用型技术人7r[l]。
  随着人们对工程造价专业认识的不断提高,专业服务的对象从房屋扩展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机电安装工程等方面。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引入工程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并且要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以期达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投资预算的目的。
  (二)求职现状
  建筑行业不论是业主方还是施工单位都要进行与造价控制相关的工作,因此一线工程造价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培训学校高职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施工单位、工程项目咨询管理机构等,从事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招投标、工程预结算的编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长,目前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员超过百万人,其中有64.42%从业人员来自于培训学校高职院校[2]。
  (三)人才培养需求
  首先,学生必须具备应有的知识,包括本专业需作者简介:黄琛(1983-),女,硕士,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职业教育。基金项目:2015年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产教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2160102)
  要使用的专有名词和对应的内涵,国家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在这一行业所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能够分清各种类型的施工图,并熟练的读懂图示的内容:掌握相关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及各种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或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并积累一定量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相关的常识。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岗位基本技能,包括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完成一般文本的编写以及熟悉各种专业文件的编写格式: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完成工程量的核算,并结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水利工程等施工生产活动完成工程造价计价工作[3]。
  再次,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为工程造价专业涉及工程投资,需要处理大量的资金,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避免被金钱诱惑而做出有损企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同时为了提升自己,学生可以考取如助理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由于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满足高质量的计算要求,因此,目前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校企互融“专业工作室”发展现状 (一)校企互融“专业工作室”的内涵 校企互融的“专业工作室”是为顺应职教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以“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为核心,通过专业工作室把企业引入学校,真正实现传统封闭课堂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为培训学校高职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产学结合的实施路径往往是提供学生生产实习的一个机会,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职业道德等作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的综合素质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跳不出圈子过窄的局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企业案例少,不利于高校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专业工作室”是一种高效的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搬进校园,建立以教室为主要阵地的工作室团队,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和生产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操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职业道德等职业综合素质[4]。打破了企业规模、制度等方面的限制,教师能够在“专业工作室”中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企业项目安排教学内容,而不需要受制于场地的约束。
  (二)校企融合“专业工作室”的建设
  对很多培训学校高职院校来讲,“专业工作室”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建设初期需要注意做好基础工作,包括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符合该模式运作的规章制度,申请专项资金建立高水平的工作室,等等。此外,为了提高“专业工作室”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要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抽取某个专业的若干名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室团队,给予团队试运行的充分保障条件,并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如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专业水平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等,要注意指标的选择需要与专业特点相关),对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以此来衡量工作室建设中的得与失,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做好细节处的调整工作,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专业工作室”建设模式,并在全校铺开。
  工作室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辅导能够基本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当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真实项目的工作任务,并参照工作岗位流程完成任务成果的提交。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的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关注到这些学生,为获取更多项目提供可能,并从真实项目的完成开始扩大校园工作室的影响力。同时,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合作,以获得企业在人力和资金上的帮助,形成良性循环。
  二、哥职工程造价专业校企互融“专业工作室”实施路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这一大环境下,“专业工作室”应运而生。通过对这一培养模式在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中的调查分析,得出其实施路径及发展趋势。
  (一)“专业工作室”在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不少培训学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了“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在校园中建立“校中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处在模拟岗位的学习氛围中。帮助学生熟悉真实岗位的工作流程,在实操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加以弥补。整体上看“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明显地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通过现状分析,发现该模式的具体实施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人才目标不清晰
  目前,不少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工作室”的主要原因是跟风,单纯地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了该模式建设的本质,没有发挥“专业工作室”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作用,疏于管理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养成了懒散的工作习惯,在提高实践技能方面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专业工作室”模式的建设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交接不到位,教师缺乏在这一模式下教学的经验,或能力不足导致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师职业素质不高
  不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在“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需求的不断提高,培训学校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开始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院校教师由于能力欠缺问题,加之缺少实践经验和新知识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得不到专业性的指导,毕业后进入企业很多知识还要重新学习。
  3。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不适应
  调查显示,目前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认为工程造价这种纯粹计算而不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不需要再为其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即使在“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思想依然存在。教师认为学生不需要进行实践,而片面地增加理论教学的时长,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适应职业岗位,阻碍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岗位晋升。此外,在“专业工作室”中教师会忽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对国家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认知,与目前社会对该行业员工的需求相悖。
  (二)“专业工作室”路径选择
  1.明确思路
  “专业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建立在对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误做法上的反思上,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项目,通过做项目了解某一项具体工作的工作流程并学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专业工作室”的组织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性,培养合作精神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该模式的这一优点,提高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效。
  培训学校高职在具体实施“专业工作室”模式之前,首先要进行充足的调研工作,包括本校该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做好分析,对工作室的具体软硬件配置有一定的认识,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突出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做好反馈工作,对采用“专业工作室”模式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模式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不断提高该模式的效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2.构成要素
  “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的运作需要具备高效而稳定的要素。就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环境与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1)教育思想与观念。受制于企业规模、制度、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等影响,现行的“2+1”“2.5+0.5”的教学安排不能真正实现实践的教学目的。以“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为核心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把企业引入学校,将传统封闭的课堂与生产实践结合,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途径[3]。“专业工作室”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培养学生各项职业能力,可使其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岗位。
  (2)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目前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高等职业学校应当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不仅要具备基础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人才的层次来讲,可以将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分成三类:第一类从事工程造价的基础工作,主要岗位为工程造价员:第二类一般具有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技术管理工作:第三类不仅具有必须的资格证书同时具有丰富的经验,一般从事大型项目的成本决策管理控制工作[7]。又对培训学校高职院校来讲,学生培养规格应该定位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人才方面,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造价员岗位,并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上的技术骨干。
  (3)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因此,工作室中最少需要配备两名教师,一名由学校专任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管理:一名由企业工程师担任,主要进行项目介绍和组织工作。组建“双师”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学习目标。同时“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整个团队协同努力,而作为团队核心的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否则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在不少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学校会聘用企业优秀专家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教师,这样的做法能够帮助教学团队及时追踪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最新鲜的资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4)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要求应当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通过聘请工程造价专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教学体系建设团队,从对本行业状况的分析开始,结合相关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典型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的特色,根据学生的学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岗位技能的梳理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教学安排,实现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工作室运作模式。同时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考核,打破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设计多元的考核评价指标,科学反映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获取程度。
  (5)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和条件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运作的基础。首先,平台建设十分重要,通过与相关建筑行业企业加深合作,可以为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其次,培训学校高职院校需要提供给专业工作室一定的建设场所,并在工作室内营造实际的工作环境,包括各种资料、电脑以及必备的软件。学生在工作室中能够借助这些工具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个真实项目的计量与计价控制,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再次,工作室的运行需要在具体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完整的制度系统需要涵盖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等等,以保证“专业工作室”能够完成预期的目标。
  四、以某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分析“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架及实践效果
  (一)校企互融“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年,该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引进了“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并与当地的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专业工作室”,进行建筑、桥梁等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工作室的建立遵循共赢的原则,设置了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专门的委员会包括学院代表一名、行业代表一名、企业代表一名,共同商讨规划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和项目化课程安排,以实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的综合性功能。整个工作室分成两个部分,教学区为学生提供日常学习、图纸会审等工作场所,实操区作为学生的具体工作的场所,进行相关项目的讨论和实施。
  (二)在“专业工作室”基础上,校企互融的主要内容
  “专业工作室”的制度建设不仅为学生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服务。因此,不论是教学体系的建立,还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三方代表共同协商讨论。以学习内容的制定为例,学生需要在完成某个阶段的学习后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能够运用国家或地区编制的标准进行工程量清单的计算,完成施工图预算、招标等工作。就学校而言,希望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就行业而言,希望新学生的加入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就企业而言,希望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综合素质,在进入单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强度。
  从这些角度出发,该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在“专业工作室”的运作中选择了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整合内容存在重复的课程减少了课时数[8]。例如,将“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电气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管道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等课程整合成“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消防工程工程造价”“通风系统工程造价”等项目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布置具体的项目任务以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组队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为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学校在课程的开发设计中要积极引入行业标准评估、职业道德评估,教师在工作室中使用的各种项目的教学流程应当接受建筑行业和企业的审核,注重细节处的设计。同时,教学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融入以诚实守信、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专业工作室”建立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已经初步建立了结构合理的“专业工作室”工程造价教学模式,组成了包括十多名校外专家在内的工作室教学团队,培养了众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学生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人员。多年来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企业反馈的好评率也在80%以上。此外,随着“专业工作室”的不断发展,学校专业积极调整“专业工作室”的建设细节,建立了更多更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作室的构建中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提升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4-20 12:26 , Processed in 0.1020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