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工业4.0背景下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发展的掣肘与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3 11: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业4.0对高职培训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办学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配、人才培养过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滞后性、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等问题成为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适应工业4.0的发展主要掣肘因素。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应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策略来培养适应工业4.0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先进的制造业和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德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势。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工业 4.0”战略建议书》,将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1]。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革命,以期通过互联网激活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为主的生产方式的变革[2]。2015 年我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国家由“制造强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尽管提法不同,各国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理念基本一致,也预示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即工业4.0。工业4.0以智能制造为中心,必然会引发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作为一线技能型人才输出的重要教育形式,服务经济发展,必须主动调整转型适应宏观时代发展趋势。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工业4.0背景下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发展的掣肘因素及其应对策略,促进高职培训学校教育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4.0的延更、内涵及对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4.0的延更、内涵及特点
  18世纪中后期至20 世纪后半期,人类历史经历了工业1.0到工业3.0的变革,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机械化到自动化生产的转变。工业4.0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的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工业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将集中式控制转变为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基本模式,最终建立高度灵活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3]。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工厂是指企业工厂的机器设备实现自主控制生产过程,实现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智能工厂重点关注生产过程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智能生产以定制化为中心,改变大规模的产品生产模式。智能生产的每个产品在定制的环境下通过被预先确定的生产目的的规格,运用智能型技术,使产品与不同的生产设备进行命令交换,触发相应动作并控制生产,形成网络化分布式、高效灵活的立体生产系统。智能物流主要通过虚拟网络平台,如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等媒介来整合物流资源,使得需求方能够迅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4]。工业4.0背景下,智能制造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种变化必然对高职培训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二)工业4.0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变化
  工业4.0背景下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生产模式的变革、技术体系的重构以及组织形式的革新[5]。智能工厂以定制化、个性化为中心,打破生产过程中各自运行的壁垒,采用智能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个性化。工业4.0改变传统垂直式管理方式,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业4.0背景下企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生产效率的高度以及创新发展的潜力。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与技术的革新必然引起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工业4.0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由单一转向复合,传统技术人才岗位技能的要求比较固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比较单一,而智能制造,对人才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跨学科整合、高效学习等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知识的能力,并且要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工业4.0对人才的层次需求不断高移,一般而言,技能水平的高低一定层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层次,人才的层次越高对技能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工业4.0离不开大数据、云平台、3D打印等高端技术,更需要一大批掌握尖端技术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因此,工业4.0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生产需要人才参与产品的设计、安装、生产、销售、维护等多个环节,加之制造业的发展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的转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会变得多样化。
  (三)工业4.0对高职培训学校教育的新需求
  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通常被贴上一次性教育、阶段性教育的标签,这种观念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阶段相适应。工业4.0背景下高新技术不断更新、人才流动加剧、产业转型升级周期加快,要求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培养过程关注人才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培养人才的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需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才能适应工业4.0的发展需求,因此,工业4.0背景下高职培训学校教育教育理念需由一次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理念[6]。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就业导向,过分关注人才的职业技能形成,人才培养具有单一性。工业4.0背景下单一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生产的需求,因此工业4.0背景下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工业4.0背景下,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需要人才培养方式的相应变革。工业4.0不仅需要人才具备高技能更要具备高能力;不仅具备高学历更要具备工匠精神。需要人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信息化处理能力、工匠精神的培育等等,这些隐性能力的获得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来获得,需要通过学生体验式教学来培养。传统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终身教育理念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工业4.0背景要求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育”为中心。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符合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发展与定位,长期来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经突破国界限制,着眼于全球,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长期发展的战略,工业4.0背景下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办学思想和定位由区域转型全球。
  二、工业4.0背景下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发展的掣肘
  (一)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技能型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支持的双重作用下,高职培训学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广东高职培训学校院校数量从2010年的72所增加至2016年的85所(如图1所示),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 57%,其中民办高校27所,占全省高职培训学校院校总数的30.7%。全省高职培训学校院校在校生数量从2010年51.8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74.3万人,涨幅达到40.32%(如下页图1所示)。可见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的办学规模快速增长。从广东省劳动力市场2015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的数据的来看,广东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总体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基本在1.04至1.12之间徘徊,需求略大于供给(如图2所示)。但广东劳动力市场对技工的求人倍率在1.4左右,最高达到1.48,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规模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仍热很大,说明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更不能满足工业4.0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与广东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培养一批掌握世界尖端技术的高端人才的目标相比差距甚远。
  (二)人才培养过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
  工业4.0背景下,高技能型人才应具备三大要素,即对技术专家知识的需求、强调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互动以及技术活动真是情景的需求[7]。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是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特色的“广东模式”。广东高职培训学校院校人才培养突出问题是,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首先广东产教深度融合顶层设计尚需加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如企业税费的优惠、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学生在企的管理问题等没有相应的立法文件,企业、学校各行其是,缺乏沟通与交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流于形式,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割裂,导致理论实践两张皮,产教融合培养方式没有将学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建立互动,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其次,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困境,限制人才培养规模。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有4所院校12个专业,2016年增加至26所院校69个专业。①现代学徒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现代学徒制生源必须要有广东省的户籍,而广东企业的用工全向全国,没有户籍限制,学徒制的规模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量,造成现代学徒制招生的困境。再次,广东企业行业参与高职培训学校院校人才培养不够深入,广东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形式主要有互派师资、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订单培养、捐赠设备,合作开发教材、课程等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习实训的规划、职业精神的培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鲜有合作,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多为组织层面的表层对接,缺乏对学生素质技能培育的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不能体现社会需求。
  (三)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滞后性
  目前,高职培训学校院校“问题专业”主要表现为“过冷”与“过热”两种现象。“过冷”专业具体指长期生源不足,且就业率持续走低,工资收入水平较低,专业总体满意度较低的专业。“过热”专业具体指区域专业布点数较多,学生培养规模较大,但是就业率持续走低,收入水平较低,总体满意度不高的专业。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院校布点排名前五的专业大类分别为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教育与体育、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大类,分别占布点总数的20.20%、14.72%、12.77%、11.55%、9.62%(如表1所示)。这五个专业大类中除教育与体育大类的满意度排名与布点数排名基本相同,且满意度处于上升状态,其他四个大类满意度均为下降趋势。布点数最多的为财经商贸大类,2017年布点数达到829个,2016年财经商贸大类专业满意度为3.33,与2015年相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如下页表2所示)。电子信息大类布点数为604个,2016年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的满意为3.72,与2015年相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大类布点数为474个,2016年专业满意度为3.51,与2015年相比下降0.13个百分点。而2016年文化艺术大类专业满意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广东劳动力市场需求报告显现2016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四个季度求人倍率持续高的行业有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持续紧缺的职业有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检验、计量人员、机械设备维修工②。由此可见,广东高职培训学校院校专业结构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质量和结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专业调整与产业的专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滞后性。
  (四)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
  工业4.0使得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办学定位由区域转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才流动性成为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内在动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共同体的推进,为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外部机遇。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取得一些成绩,与2015年相比2016年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全日制国外人员培训数量增多达到36 373人;在校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外实习时间达到32 689日;开发境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11个;专人教师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外指导时间为1 527日,参加国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达到31项,这些促进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④。但是,从总体上看,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主要表现为国际化办学实力相对薄弱,国际认可度低;国际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国际合作缺乏实质性推进。随着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合作缺乏互认的教育制度,如专业、学分、学历的互认制度等等。其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推动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发展,必须要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师资队伍,来促进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实质性发展,目前广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尚未具形成一支专业性的师资队伍,造成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
  三、工业4.0背景下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发展策略
  (一)纵横衔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工业4.0背景下,“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飞速发展,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要求技能型人才具备不断开拓与创新的学习能力,来应对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发达国家的成果经验表明,纵横衔接沟通的职业教育终身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如新加坡职普融通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欧洲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等。因此,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应对工业4.0的发展趋势,首先要求劳动者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政府要建立多层次,纵横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拓宽学习通道,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纵向上看建立职普融通、立交桥式的人才衔接体系;从横向看建立以资格框架体系为基础的转换机制。值得肯定的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率先发布《广东终身教育资格框架等级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格框架等级标准》采用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及业绩三个类别共7个等级的标准进行描述,由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为各级各类资历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提供参考依据。《广东终身教育资格框架等级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广东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二)质量提升,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4.0对人才要求从单一转向复合,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具有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错配突出体现在高职培训学校教育规模扩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缺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政府对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尽快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使其企业、学校、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技能体系的设计、课程开发等活动,加强对人才技能培养的深层对接,发挥企业在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保障高职培训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重要形式。广东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不断扩大,破解现代学徒制招生户籍限制,打破现代学徒制招生障碍,推进教育公平,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接轨,适应工业4.0发展的新潮流。深化产教融合也要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优化,建立动态调控机制
  工业4.0背景下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监控、预警反映、反馈保障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信息监控以政府搭建的人才预测平台、高校就业信息系统等发布的人才需求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与类型做出科学预测,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预警反映主要是对监控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反应。被预警的专业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红牌专业表示市场过于饱,需要裁撤的专业,在劳动力市场表现为就业率低,收入低,满意程度低、产业需求度低。黄牌专业表示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需要预警,压缩招生规模。绿牌专业表示市场需求旺盛,就业率最高、月收入最高、就业满意度最高,应重点发展或积极推动发展。反馈保障主要是对信息响应结果反馈至高职培训学校院校,使其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环节进行调节和调配,避免专业布点集中和重复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设置的市场适应性。
  (四)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工业4.0使得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从区域转向全球,人才培养标准面向全球,才能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广东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应积极拓展国际社会发展空间,增强外部吸引和影响力。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顺应工业4.0的全球化办学定位,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首先,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教育应主动参与国际化职业标准的制定,积极探索专业认证、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等制度,使高职培训学校教育质量与国际接轨。其次,依托港澳台,开拓海上新丝路,广东省高职培训学校院校凝聚侨胞在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地缘优势,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开拓海上新丝路。再次,积极参加国际竞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4-16 19:15 , Processed in 0.1285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