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技巧篇:第六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与家长要采取不同的咨询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9:5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咨询者入学意识会随着其入学决策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较为复杂的入学决策中,咨询者往往要反复比较、权衡,并且可能还需要其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等)参与入学决策。在我们自我心理准备充分之后,准确分析出咨询者的类型,了解每一类咨询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然后在咨询中因人而异制定咨询策略,做到对症下药。咨询者入学意识的类型、特点及对策由于每个咨询者的家庭收入、性格、爱好及对专业的看法不同而存在着入学心理上的差异,选择学校或专业时的表现也就各不相同。根据咨询者入学的心理状况和现实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按咨询者对求学目标划分。
A、全确定型。
此类学生在咨询前已有明确的咨询目的,对学校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情况、学费情况等都有明确的想法和要求。因此,他们会主动前来咨询,一般都有目的地进行专业的选择,并主动地提出入学,或者还有其它方面的要求,如果都一一解决了,咨询者可以毫不迟疑地交上报名费。
B、半确定型。
是指学生在咨询前已有大致的方向,但还没有最后定局,也许只是定了专业但在哪所学校上学还在选择中,对于这类的咨询者,我们要耐心的帮助他分析潜能与爱好,建议好的专业,帮助他做出明智选择。
C、不确定型。
这类学生一般都是被招生人员强拉来的,先看看再说,主要是起到一个参考作用。咨询者自己也不知道想不想上学,没有明确的入学目标,在他的大脑里往往都是“哪个学校都好,哪个学校又都不好”,对哪个专业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所以他不会主动的咨询一些问题,只会漫无目标地观看学校或随便的了解一点学校的情况就可以了,碰到有感觉的学校或合适的专业也会入学。所以,针对这类咨询者我们不要急于让其入学,而是要与他多交流,引导激发出他的潜在入学意识,让其对我们学校有所认可或接受。
2、按咨询者的入学态度划分。
A、从众型。
咨询者对学校的认可度,常取决于对招生人员的信任或对学校的信赖。通常这种信任或信赖来源于第三方的有效信息,是其同乡、同学或朋友在该学校就读,学校在对他有影响的口碑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类学生往往是自己没有太多主见,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他们对学校已有了解,招生人员不要过多的介绍学校情况了,只在火上烧点油即可。
B、理智型。
可以说这类的咨询者越来越多,学生考察了好多学校,进行了多次的咨询,对专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比招生人员懂得还多,面对这类理智型的咨询者,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专业的特长与优势,一定要在咨询时候多讲一些专业术语,从声势压倒对方,理智的人在自身存在征服欲望的同时,也渴望着被征服。笔者在做总监的时候,所负责的区域里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位学生就想学动画专业,因为她的哥哥就是搞动漫设计的,结果招生老师去了,被学生的哥哥问的一问三不知,这样马上就降低了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人家会想,招生老师都这么差,学校也好不到哪儿去。于是,笔者决定亲自去咨询,带上了专业的咨询工具笔记本电脑、简章和就业案例等资料,到了现场用专业的演示与咨询方法,当时就把学生的哥哥“震”住了,我们顺利的把学生带走了。所以我说:对待理智型的咨询者,我们就要展示出我们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来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想经商必须懂商”,想招生必须熟悉学校并了解专业,还要掌握一定的招生技巧。我行,你也行!
C、感情型。
这类咨询者容易兴奋,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审美观,通常情况不是特别理智。因此,选择学校或专业时容易受感情和气氛的影响,也容易受招生宣传的诱导,常用以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否符合其感情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入学。针对此类咨询者,称呼时尽量用昵称,表示比其他人亲切一些,用情感去打动他。
D、冲动型。
此类有入学意识的咨询者,个性心理反应敏捷,容易受客观刺激引起心理的指向性,其心理反应与心理过程的速度比较快。这种个性特征反映到入学选择时呈冲动型。此类咨询者,易受学校招生简章的设计和广告宣传语的影响,以直观感觉为主,新的专业对其吸引力较大,对课程设置,学习环境等细节没有太多要求。他们一般对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合适学校就想入学,而不愿作反复选择比较,认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比较麻烦,也会影响他的选择。所以一但来了感觉就会马上入学。针对此类学生,我们要采用速战速决的办法,咨询要到位,跟踪要紧,千万不要让他“跑”了。
E、经济型。
持这种入学意识的咨询者,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多从经济角度考虑,对学费非常敏感。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对专业很感兴趣,但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总想找个便宜点的学校来上,笔者当时就给家长打了一个比方:
我说:“买衣服,是商场里的质量好,还是地摊上的质量好呢”。
他说:“当然是商场里的好,可是挺贵的”。
我说:“你如果一件衣服让你穿一辈子你会选择到商场买还是到地摊买?”
他说:“一定到商场里买”。
我说:“为什么呢?那你不怕贵吗?”
他说:“那的贵,但质量好”。
我说:“您孩子上学也是一辈子的事,我们的学费相对是高了点,但我们教学质量好”
通过这样的引导他完全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从“质量好,但很贵”转向了“虽然贵,但质量好”,目的就是引导他别把学费当成主要的入学参考标准,要看看能不能学到东西,能不能更好的就业,只要把他引导到这,剩下的话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去说了。另外,针对这类学生,我们不要开门见山的公布学费,尽量的先介绍,让其产生了好感之后再渐渐的谈到学费问题。
F、疑虑型。
这种咨询者具有内倾性的心理特征,有这种心理的咨询者善于观察细小事物,行动谨慎、迟缓,体验深而疑心大;选择学校时从不仓促地作出决定,听取介绍和参观学校时,往往小心审慎和疑虑重重;在咨询的时候,还可能因犹豫不决而中断;入学时常常“三思而后行”,入学后还会疑心是否上当受骗。通常这类咨询者不会因为主体内容决定,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所以,针对此类咨询者,我们要处处小心,把细节处理好,大的方向上是不会错的。可能有些招生人员也碰到
过这类学生,不是因为专业不好,也不是在教学质量找毛病,也不是分析就业前景有问题,往往就是因为他觉得宿舍卫生差或来咨询没给倒杯水等小事,就决定不来了。
G、不定型。
此类咨询者大多是心理活动不稳定,缺乏经验,主要是相关信息了解的少,对自己的需求没有明确目标,在咨询后做决定的时候没有主见,往往长时间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此类咨询者渴望我们能多做介绍,多做帮助,多做建议,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因为我们做的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工作。
3、从咨询者在咨询现场的情感反应划分。
A、沉着型。
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咋问就是不说话。此种类型是指咨询者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而沉着,因此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大。这种学生在咨询时往往沉默寡言,情感不外露,举动不明显,态度持重,不愿谈与学校专业无关的话题,也不爱听幽默或玩笑式的语句。对于此类咨询者,我们要多提问、多设问、多激发、多关心,从而尽快的找到关心的问题,发现并解决其问题。07 年的时候笔者咨询过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开始咨询,然后带其到学校参观,最后到入学,笔者记得很清楚,整个一个过程他只说了两句话,所有的决定只是点头或无反应,入学还是他的父亲帮助决定的,因为他父亲是笔者同乡,所以,他把孩子就托付给我了,后来笔者在工作之余经常找这孩子沟通,半年以后变得无话不谈,而且有一次的突然见面还来了个西方礼节,在和他沟通时笔者就问他:“当初咨询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话?”他说:“因为那时候我啥也不知道,你说的电脑我一点不懂,当初我是不想来上学,是我父亲逼着我来的,现在看来我父亲逼对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找到一点“对付”此类学生的窍门吧!针对此类学生,我们一方面坚定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主要工作还是要针对拿主意的人,通过反面实例来诱逼家长为孩子做决定,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B、温顺型。
此类咨询者比较乐观,在选择时往往会遵从我们的介绍而做决定,多数学生很少亲自去考证学校或专业的情况,他们只注意我们的咨询或服务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展现个人魅力,投入感情来咨询。
C、健谈型。
此类咨询者一般都很聪明,能很快适应环境,但情感易变,兴趣广泛。这种心理特点表现为健谈型或活泼型,很有幽默感,爱开玩笑,有时甚至谈得忘乎所以,而忘掉咨询的主体内容。通常他们愿意与咨询员交换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主动讲解自己的一段经历或想法。针对此类咨询者,我们要与其呼应,多用鼓励与倾听的办法,同时我们在重点问题上一定要重述两遍,以免咨询者漏听。
D、反抗型。
此类咨询者在个性心理特征上表现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对于外界环境的细小变化都有所警觉,显得性情怪僻,多愁善感;对我们的介绍异常警觉,抱有不信任的态度,甚至露出讥讽性的神态“你们学校这么好还用下来招生呀?”所以针对此类学生,我们要多举实例进行说明,打消他的疑虑。
E、激动型。
此类咨询者情绪易激动,在言谈举止和表情神态上都有急躁的表现。在咨询过程中,言语表情显得傲气十足,甚至用命令的口气提出要求,对专业和服务要求极高,稍有不合意就会发生争吵,对学校挑三挑四,很多不满,但是同时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挑毛病,是他在心里对我们学校认可的一种信号。所以针对此类咨询者,我们要尽最大的耐心介绍,谈话的态度始终保持自己的格调:心平气和,不卑不亢。
4、咨询后或参观后的表现划分。
A、攀比型。
此类学生是学校也参观了,对专业也了解了,本来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了,就是迟迟不入学。跟踪电话打过去一问:“我们班李霞去我就去,她不去,我也不去了”。您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吗?我想90%的招生人员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这类学生多数是两个同学关系很好,想着以后学习也在一起。针对这种观望从众的心理的学生,我们不要试图努力让两个孩子一起来,一定要想办法先入学一个,另一个自然就来了。与其做两份一样的工作,不如用双倍的努力做一份工作。通常我们可以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进行引导。如何先入为主呢,就是告诉其一,你先来了,你的同学也会来,先坚定他的信心,然后说,你先来熟悉一下学校环境,等她来你已经学了一部分了,到时候你就会比他先就业,而且明年毕业的时候正赶企业用人高峰,错过一个月上学,你就会错过一个就业的好机会,虽然到时候也可以为你推荐工作,但选择的机会肯定就少了,对方一听就感觉在理。
B、放松型。
此类学生是高考之后不急于入学,因为高考太紧张了,想玩一段时间再说,既然我们已经做了咨询或学生已参观了学校,就不要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学校都在抢生源,只要我们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要用优惠措施进行引诱,比如我们的学校正在促销,入学赠电脑,你可以说,现在入学赠电脑,学校正准备调整学费,下个月入学就不再赠电脑了,我不希望你错过这个好机会。这应该是促使其入学的好办法。
C、选择型。
学生参观了解了好多学校,正处于比较选择阶段,此类的学生主要的工作就是跟踪要紧,适当的控制节奏,每天一个电话,不谈学习或入学也要谈点其它内容,拉近关系。另外还要在闲聊中找出学生有没有其它的关注点,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D、等通知型。
明明知道自己考的很差,连专科分数线都没进,还要等统招的录取通知书。此类的学生就要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施加精神压力,为其设想未来,令其产生一种恐惧感,然后为其规划一下职业生涯,畅想生活,最后推出我们的专业优势和就业前景,紧接着就促成。
E、不差钱型。
这种情况往往是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家长同意,但孩子不想学。这类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差,不爱学习,不想再进学校。针对此类学生,我们应该重点强调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自立。“虽然你的父母有能力,但不能养你一辈子呀,二十岁可以花父母的钱,在中国很正常,但在西方已经不正常了,西方的孩子十八岁就要自立,当你三十岁的时候再花父母的钱,就会被社会耻笑你,你的朋友也不会喜欢你,谁会喜欢一个浪荡公子呀。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己有一技之长,才能独立自主地生存在社会上,那我们就要学习,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我希望你不要错过。”通过这番话会让孩子有一定启发的。
F、差钱型。
这种情况往往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孩子想上学,但家长没有钱支持。这类学生一般都是成绩好,爱学习。针对此类学生,我们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主要是从孩子发展的利害关系上建议家长。如:“张蒙这孩子学习这么好,他既然对这个专业特别喜欢,就一定能学好,等明年毕业以后就能帮你挣钱还债了,你能因为一时的经济条件不好而耽误孩子的前程,免得将来遭埋怨。”我想,通过这段话家长会想办法的。仔细分析这段话:
第一,强调孩子学习好,给家长信心,孩子还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第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给家长一种盼头,孩子的出头之日,也是家长的享福之日。
第三,孩子毕业赚钱帮您一起还,让家长面对困难不再无助。
第四,假设将来,是告诫家长,如果孩子不上学会造成终身的遗憾,而且将来还要遭孩子的埋怨。
这几种理由非常有力度,一时的经济困难就不是问题了。其实招生中咨询者心态复杂多样,以上是通过笔者在工作总结出来的其中的几种。即使在同类咨询里,由于咨询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条件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同,以及入学环境、入学方式、学校专业类别、身体状况、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出现选择性的差异。所以,招生人员只有结合现实的具体情况,尽可能把握咨询者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促成其入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培训学校管理论坛  

GMT+8, 2024-5-2 21:27 , Processed in 0.1180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